• 37阅读
  • 0回复

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研讨会上,一些音乐家、评论家各抒己见。专家评议北京国际音乐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0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研讨会上,一些音乐家、评论家各抒己见。
  专家评议北京国际音乐节
  树立北京标志性文化品牌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建立北京文化品牌上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不像过去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只是标示一种单纯的北京文化观念,而是站在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一项国际性音乐活动的高度,所以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
  作曲家王西麟认为,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仅推动我国交响乐事业的进步,而且音乐节十分重视其公益性以及音乐普及和教育,具有非功利的特点。我国爱乐者不出国门看到了世界水平的音乐演出。
  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来华时说,二十年前来华时,他无法想象今天在北京能有这么一个大型的国际化的音乐节。他从中看到了中国二十年的巨变。
  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降巩民认为,音乐节创造了“政府项目市场运作”的新模式,政府不投一分钱,却做到了收支平衡。虽然其运作机构仅有十多人,如小规模的演出公司,但一个大的演出公司却未必能做到像音乐节那样,一千二百多名艺术家的行程、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运作持续一个月的数十场演出不出纰漏。
  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认为,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有赖于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国际规范、按艺术家应有的市场价格来组织音乐节;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的同时还应注重其公益形象,这也是一个有影响的国际性音乐节所不能缺少的,“大师班”、儿童音乐会、远程教育等正是基于这种观念而运作的公益活动。(文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