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农民呼唤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1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农民呼唤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
  江苏建湖县冈西乡高琴华邵述尧
  五六十年代,乡镇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他们吃住在农民家,白天到田头,晚上在炕头。农民与干部真正心连心,无话不谈。然而,近年来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基本上没有了,携妻带子到他乡异镇工作的干部也不多见,现在的乡镇干部大都是从县城下派到乡镇“镀金”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身在乡镇心在县城,“半年看,半年干,一年之后盼轮换”,工作上很难安心。难怪农民兄弟说,乡镇干部居县城,双休日回县城,借故办事奔县城,一年能有几天在基层?!
  现在,乡镇干部年轻化了,但工作方法简单化了。近年来,各地重视按“四化”方针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有朝气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机关,增强了乡镇领导班子的活力。但是,由于他们初出家门、校门、机关门,对农村工作不熟悉,没经验,不会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解决矛盾往往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办法,对群众动辄批评、训斥或罚款,伤害了农民群众的感情,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乡镇干部知识化了,但以农业为基础的观念淡化了。各地带有“农”字头职称的乡镇领导干部少了,大多是“经济师”、“政工师”、“工程师”。他们在工作中偏重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热衷于大手笔,上大项目,个别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甚至“五谷不分”,农民请教问题一问三不知,部署农业生产常常说外行话。
  现代交通工具多了,但进村入户搞调研的乡镇干部少了。现在乡镇领导干部出入有小轿车,一般干部也拥有摩托车。即使进村,也是坐车观花,找村干部多,接触群众少,以至于不少乡镇干部与驻点村群众互不相识,个别领导干部在乡镇工作几年,还未跑遍各村,农民说自己与乡镇干部是“油水关系”。
  因此,农民希望多选拔一些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