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寻求眼光的契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1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治学漫笔

  寻求眼光的契合
  □林莉马坤
  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学者长于思考和诊断,善于运用理性分析工具剖析社会问题,寻求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特征,追求发展的完美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者眼光具有突出的前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但学者眼光也有缺陷,比如,一些学者身处庭院深深的院校和研究机构,缺少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了解,思维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情怀,易于产生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冲动;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解构也往往会偏重于某一具体领域或层面,难以统摄全局;等等。
  同时,学者眼光和实际工作部门眼光也有共同性。首先,它们都以社会现实为出发点。实际工作部门长于操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从现实出发,解决现实问题;学者的学术研究也必须以现实为基点,对社会历史与现实经验进行总结,并为现实服务,否则他们所建构的理想大厦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其次,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实际工作部门从治国实践的角度,制定社会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其间需要凝聚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设计和科学论证。出发点与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为实际工作部门眼光与学者眼光之间的有效契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现代社会的良性、规范、有效运作,必须做到实际工作部门眼光与学者眼光的优势结合。从实际工作部门方面看,这有利于其从统观全局的高度,有选择地吸收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事实证明,学者充分发挥优势,为实际工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背景材料和建议、勾画发展轮廓、提供可行性方案、进行实施效果评估,能够有效地促进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朝着理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从学者方面看,与实际工作部门眼光的结合有利于以其所提出的现实问题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契机,克服学风上惯常出现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弊病,创造出更多有价值、有时代感、有现实意义的成果,使理论研究始终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为了实现实际工作部门眼光与学者眼光的有效契合,实际工作部门应努力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主动邀请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的制定,对专家所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择其善者而从之,有效地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在学术领域,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应加强对话和交流。实际工作部门要主动参与学术问题的讨论,通过组织报告会、研讨会、形势发展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沟通。学者应该深入实际,研究国情,努力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避免理论研究与实际脱节,增强参与决策的意识,出好主意,当好智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