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在创新中发展——武汉大学教改二十年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1
第7版(教育)
专栏:

  在创新中发展
  ——武汉大学教改二十年采访记
  本报记者毕全忠
  沿京九铁路画一条线,再向北延伸至中蒙边界,就大致可以把中国分为东部与中西部。在这条线以西的综合大学中,就学术的整体实力而言,武汉大学名列前茅。
  武大不仅有优美的校园,而且有辉煌的历史。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曾在武大任教,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80年代以来,老一辈学者越来越少了,成了凤毛麟角。跟其他大学一样,武大面临新老交替的关头。如何才能保持学术地位、发展学术力量?武大走上了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的道路,使武大至今仍能雄踞中国的中西部,在世界上仍很有名。前几年武大校庆时,哈佛大学等47所国外名牌大学致函祝贺,称武大是一所“世界级的大学”。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科学》把武大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记者不久前访问武大时,了解到20年来武大追求创新的历程。现在,“创新”不仅成为武大的重要办学思想,还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制度,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0年来,武大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学校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营造创新环境的根本。1978年武大率先实行学分制,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等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现已基本完善,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物理系学生因对植物学有特殊兴趣而转到生物系学习的,有学哲学的对画漫画很有兴趣和才能而成为漫画家的。
  武大力图把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创造新知识和开拓创业的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武大五次大幅度修订教学计划,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目前已形成五大系列课程,体现文理渗透。到今年为止,全校开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选修课近500门,每年还请国内外专家举办400多次学术讲座。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是武大教育工作的另一个着力处。武大学生实践机会非常多,除学生自己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校每年举办的“自强杯”科技活动竞赛外,学校支持学生参加湖北省和全国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承接社会上的市场调查、科技产业化项目。在湖北省大学生业余科技成果评奖中,1995年以来武大学生共获奖144项,全省第一。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中,武大学生获得不少优胜奖,近几届一直居全国第三位至第五位。在已举行的两届全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大赛中,全国共评出7项特等奖,武大学生就占有2项。
  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创新是武大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20多年来武大教师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其中160项达到国际水平,700多项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据近几年统计,武大科技成果开发转让每年为经济建设新增产值达30亿元。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武大共推出155项,成交41项,成交额2.1亿元,为5所获得成交奖的学校之一。
  武大教师的创新成绩,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国家、地区重大决策、立法、重大经济活动中所作的贡献上。如查全性教授提出的恢复高考的建议,陶德麟教授关于真理标准的论文,法学家韩德培教授为宝钢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余杭教授的招标、投标理论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等等。现在,武大拥有一支富于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队伍。
  武大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使武大学生获益匪浅。20年来武大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创业的能力,不少人有冒险精神。他们有的在科学探索中取得成就,如化学系张学记,在当博士生时就发明了超微电极,做出的纳米级探棒能穿入人体单个细胞之中,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引起轰动。有的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开拓事业,如经济系毕业生田源,为开拓我国期货贸易作出了贡献,曾任我国最大的期货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武大学生毕业后大多很有作为,成为各行业的骨干,涌现出不少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的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妇女、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称号,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突出的。
  武大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探索、追求仍在继续。教育部和湖北省已商定共建武汉大学,武大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在追求创新的历程中将会迈出更大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