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玉壁金川的领头雁——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段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1
第8版(纪念与回忆·民族大家庭)
专栏: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玉壁金川的领头雁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段琪
  本报记者张帆
  一提起云南丽江,时下热衷于旅游的人们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在这块为金沙江环抱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纳西、彝、白、普米、藏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109万的57%;近年来,丽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为丽江绝美的风光所陶醉,更为各民族之间追求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团结气氛所感染。和段琪,就是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一位纳西族干部。
  1982年,受省委委派,和段琪从昆明回到家乡工作,家乡的贫困落后,乡亲们艰难的生活使他无论在副县长、行署秘书长,还是在副专员、专员的岗位上都苦苦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位于偏僻内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段琪逐渐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民族经济思路,将开发丽江的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作为振兴丽江两大起点。
  为此,这位纳西汉子踏遍了玉壁金川的山山水水,1992年,为开发建设玉龙雪山风景区,他多次带队爬上海拔5596米的雪山,进行实地考察;为了修通丽江通往泸沽湖的公路,1993年冬,他冒着生命危险沿金沙江陡峭的河谷徒步30多公里。在这只领头雁的带动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从1992年起步的旅游业在6年之内,游客总数由16.25万人次猛增至2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0.4亿元。丽江各族人民由此看到自己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丽江是云南省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区69个乡镇,39个贫困乡,少数民族又占贫困人口的大多数,和段琪非常清楚贫困问题对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重要性。1997年春节,他用两天时间在宁蒗走访了4个乡镇的5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当他看到彝族孤儿王永破旧的木楞房、仅有的一个茶壶和几个半生的土豆时,不禁潸然泪下,他将王永作为自己联系的贫困户,要求乡里照顾好王永的生活。为使贫困区的乡亲们尽快脱贫,和段琪每到一处,都要和干部群众坐下来想办法、出主意、找门路。
  经过近3年的艰苦奋斗,丽江民族贫困山区的基础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区最后不通路的两个贫困乡通了车,到1998年,丽江的贫困人口由1996年的37.6万人下降到24.1万人。
  “团结无小事,稳定无小事”,是和段琪常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宁蒗彝族自治县洛水村是一个摩梭人村寨,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村民非法围湖占地的情况,一度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民族发展、稳定的局面。和段琪了解情况后,亲赴洛水村,在泸沽湖边召开村民座谈会,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村民拆除了违章建筑,使泸沽湖的旅游规划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和段琪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占全区干部总数的47%。针对傈僳族干部县处级以上偏少的情况,在1999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中,经和段琪建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将两位傈僳族年轻干部选拔进县政府领导班子,为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