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促进再就业的功臣——记大连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员戚秀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7
第1版(要闻)
专栏:

  编者按:灯下编完戚秀玉同志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稿子,不由得生出一股敬佩之情,特地推荐给读者一阅。
  戚秀玉4年帮助11504名下岗职工再就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为此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尝过了多少酸甜苦辣,局外人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她那种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热忱,不能不让人动容。这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何以有凝聚力、何以有真情涌动的一个生动说明。这也给众多的下岗职工以及他们的家属带来一份宽慰:全社会都在关心你们!愿各地有更多同志像戚秀玉一样,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促进再就业的功臣
  ——记大连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员戚秀玉
  本报记者张书政
  跨入1999年,大连劳动力市场传出新闻:职业介绍员戚秀玉1998年给4718人找到工作,其中,有2162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自1995年以来4年间,她已累计为11504人找到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赞扬她是“职业介绍当大姐,促进就业立新功”。
  当年,雷锋同志在风雨路上护送行人,情景感人。如今,戚秀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护送万余名求职者走好就业之路,有口皆碑,人称“就业路上的‘雷锋’”、“促进再就业的功臣”、“广大求职者心目中的亲人”。
  “下岗职工用下岗支持了企业的改革,我对待他们的态度要像春天般温暖,帮助他们尽快重新捧上‘热饭碗’”
  1993年2月,大连这座沿海城市的企业改革,已经切实地动作起来。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由点到面地展开。下岗人员的吃饭问题、安置问题,成了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市领导在全市劳动工作会议上大声疾呼:“什么是大事?职工下岗了,没有‘饭碗’了,这就是大事。”这年1月,市劳动部门共为36家停产半停产企业的9915名待业职工发放了115.2万元救济金。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组建由市领导牵头的大连再就业办公室,开办大连劳动力市场;全社会通力合作,抓好再就业工程。
  戚秀玉每天看到大厅里坐着等工作的求职者,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她想:“下岗职工用下岗作为代价,支持了企业的改革,作为一名职业介绍员,我一定努力工作,让他们重新捧上‘热饭碗’。即使不能帮助他们全部再就业,对待他们的态度也要像春天般温暖。”
  为了让求职者宽心,戚秀玉宁肯自己忍受些委屈。她常常遇到言行偏激的下岗职工:“今天你要不给我找到工作的话,我就到你家里去吃饭!”对这些求职心切的下岗职工,戚秀玉从未与他们发生争执,而是耐心劝解。
  一天,一个男青年求职,并要求48小时内再就业。戚秀玉要看他的“下岗证”,他拍案发火,丢下表格,扬长而去。戚感到委屈,却冷静地照常工作着。第二天晚上,戚给这个男青年家里去电话,男青年问:“你是谁?”戚答:“我就是你昨天在劳动力市场骂的那位职业介绍员。”“有什么事吗?”“我给你找到了个工作。”“真的吗?”“真的!”男青年在电话里语塞。次日,他来到劳动力市场,办了再就业手续,并向戚赔礼道歉。
  还有5天过春节,女青年胡艳梅来到劳动力市场,她的脚步和心情一样沉重。下岗,离婚,幼儿生病;她渴望春节前能找到一份工作。戚秀玉让小胡填表,随即用电话和电脑给她查找用工信息。没想到就在这时,小胡悄然离去,留下一张未填完的表。戚莫名其妙,十分焦急。那份表格上连地址与电话都未填,怎么与她联系呀?戚秀玉从办公桌上找到一张八一路街道劳动服务站为胡艳梅开来的“特困职工证明”,立即抓起话机,让这家劳动服务站设法通知胡艳梅下午务必到市劳动力市场来。经过多方联系,很快为她在一家灯具公司找到一份当营业员的工作。当天下午,胡艳梅应约而来,戚秀玉热情地告诉她:“你快到灯具公司报到吧!”胡艳梅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这时,她才解释说,上午填表时,考虑到打点不起人情,担心填了也白填,所以不辞而别。戚秀玉笑着对她说:“大妹呀,你都想到哪儿去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戚秀玉曾在双休日冒着大雨为一对下岗兄弟下达再就业用工通知。没想到两兄弟写错了家庭地址,跑了两天也未访到。戚秀玉又托一位同学继续查找,终于把用工通知送到他们家里。
  放弃权力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促进就业机制由“行政管理”向“中介服务”转变,努力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劳动工作人员
  大连劳动力市场头两年是练兵。第三年,市里在民意街24号建起大厦,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俱全,并在大连所辖区、市、县遍设分支机构,职业介绍员队伍发展到500人。攻坚阶段的国企改革与就业机制的激烈变革互联互动、相辅相成。戚秀玉作为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这一新兴职业的工作人员,她在思想观念、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上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必须放弃过去劳动就业管理人员的“权力意识”及其派生的工作方法,在就业机制改革的实践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树立起现代化的新型劳动工作人员的形象。这从她安排失业职工邵鹏的就业过程可以得到印证。
  邵鹏失业两年多没找到工作,家庭生活困难,他给市委书记于学祥同志写了封信。于书记很重视,批转了他的上访信。邵鹏的就业意向是当司机。戚秀玉落实市领导和市劳动部门批示时,与一些单位联系,这些单位都表示“是不能也,非不为也”,因为企业改革而无空岗。曾在大连皮革厂劳资科当了8年劳资员的戚秀玉,痛感再仅仅依靠昔日行政管理的手段已无法奏效,便下功夫多方联系,为邵鹏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司机岗位。可是,没过几天,邵鹏不干了,因为他的驾驶技术不高,怕发生交通事故。戚秀玉的汗水付诸东流了。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又给邵鹏联系到一家合资企业当操作工,邵鹏干得不错,单位效益也好,每月工资近千元,邵鹏前不久给市劳动部门写了感谢信。由此,戚秀玉认识到,求职者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两回事,用工单位的空岗信息和上岗条件也是两回事,职业介绍员一定要探索做好新时期工作的规律性,为此,她注意知识的积累,自学了《心理学》、《公关学》,熟悉国企改革和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研究求职者的心态。她写出《浅析掌握求职心态》等论文,在《中国就业》等刊物上发表。记者在大连看到一部即将出版的《戚秀玉职业指导法》书稿,这是戚秀玉在同事帮助下总结的工作经验,也是她高超的工作技法。书稿中归纳出职业介绍员应具备7个方面的“职业指导法”,还回答了工作中的36个“怎么办”。内容包括:信息咨询、心理教育、职业适宜性、用工合理性等的指导技法,如对较长时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求职者应该怎么办,对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攀高的求职者应该怎么办,如何向三资企业推荐求职者,等等。
  戚秀玉说,“职业介绍员应该‘两头清,中间通’。”“两头清”是对用人单位的情况清楚,对求职者的条件清楚;“中间通”是当好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红娘”。戚秀玉的办公桌上不仅有电脑、电话,还有许多表册、小本本,这里面都储存或记录着“两头清”的大量资料。为了做到“中间通”,她把自己上班的时间从8时提前到6时多,因为她发现这个时间段里,求职者一般都在家,可与其及时、准确地交流职业信息、就业意向。晚上,她也时常利用家里电话传达用工通知、回答求职咨询。
  不断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为大连提高再就业率和控制失业率做出贡献
  6年勤学苦练,戚秀玉练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介绍的本事,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市职业介绍员标兵。
  去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劳动力市场开展“即时服务”,凡对工作不挑不拣的求职者,职业介绍员应在48小时内为他们找到工作。1998年7月,到戚秀玉名下登记的求职者是600人,她介绍成功580人;8月份,到她名下登记的求职者是2000人,她介绍成功762人。
  有些求职者条件有限,就业难度大,戚秀玉是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完成工作任务的,这种责任感,体现了一个职业介绍员胸怀全局、为党分忧、为民谋福利的崇高思想境界。
  张俊兰6年前砸伤了颈椎,脖子用6根不锈钢固定着。她身边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女儿需要抚养,她要求参加工作。这真是难为了劳动力市场数百名职业介绍员。戚秀玉确实高人一筹,她耐心地接待,为张俊兰联系10余家用工单位。这些单位听了情况介绍,都不敢用,怕担责任,背包袱。戚秀玉考虑张不能干体力活儿,初通日语,又煞费苦心地与几家日商企业联系。得知迈凯乐忆思岛商厦需要懂日语的电话员,戚秀玉努力做商厦经理的工作,张被破格录用。张现在觉得生活很充实,她说,“是劳动力市场和戚秀玉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
  安排上访人员和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两劳”释放人员就业,也是职业介绍员的工作难点之一。每逢这些人员前来求职,戚都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就业。有个刑满释放人员找戚求职,到劳动力市场怕被别人看见,就在午饭时间来。戚秀玉与他商定,可每隔一天在下午4点钟电话联系。不久,戚为他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工作。他工作上进,现已被调到业务科,成为骨干。据就业信息反馈,凡经戚秀玉介绍出去的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后,没有重新犯罪的。
  大连市劳动局关于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员的工作考核档案记载,戚秀玉担任职业介绍员已6年时间,头两年为许多人找到工作,但是没有留下准确数字。1995至1998年的4年中,记载翔实,戚秀玉共计给11504人找到工作。其中,1995年是1600人,1996年是2286人,1997年2900人,1998年4718人。
  在这11504人中,绝大多数是国企改革分流的下岗职工,此外,还有集体企业和个体户中的失业人员,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的硕士和博士。
  大连市领导告诉记者,戚秀玉4年中能给11504人找到工作,是件不简单的事情。市领导分析认为,戚秀玉这3年职业介绍的成功数量分别占全市当年就业量的4.6%、3.2%和5.8%。4年来,戚秀玉为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做出了贡献。(附图片)
  图为戚秀玉在大连劳动力市场从电脑里查阅下岗者求职资料和用工单位空岗信息。
  本报记者张书政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