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澳门是我们的家”——土生葡人说回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4
第1版(要闻)
专栏:澳门传真

  “澳门是我们的家”
  ——土生葡人说回归
  本报记者张卫中吴绮敏
  12月13日晚7时,100多位黑卷发、高鼻梁的人来到澳门水坑尾街103号4楼,庆祝“澳门土生协会”迁入该址。土生葡人即那些生于澳门,长于澳门的葡人。他们既有葡萄牙血统,又有葡萄牙国籍。在澳门有近3万,占总人口5%。
  说土生葡人不能不提亚婆井(又称阿婆井)。12月11日,记者便去寻觅这眼老井,可它已不复存在。在原来的水井附近,澳葡当局修建了一垛大理石墙,正中央两股细水流淌着,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过去的故事。16世纪中叶,土生葡人的祖先们落脚澳门。据说,葡萄牙人喝了别处的水会水土不服,唯有亚婆井的水好做饭。久而久之这一带便成了第一批葡萄牙人的聚居地。在过去的400多年间,葡萄牙人逐步引入他们的文化,修建教堂,有些人与中国人通婚。这就形成土生葡人这个群体。
  土生葡人生活在中国,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从小就会讲粤语,自70年代以来,随着澳门与内地的交往增多,越来越多的土生葡人开始学讲普通话。施力高是澳门地区海岛市政府的一名年轻翻译,他的父亲是土生葡人,母亲是广东人。他自称是第三代土生葡人,他说,现代的土生葡人越来越喜欢中国的物品,许多人家的陈设都很中国化,还越来越多地吸收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土生葡人接受澳门即将回归中国的事实,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现在的土生葡人已完全融入中国人的社会之中,他们大多数人就职于政府部门,还有不少人从事律师、建筑师的工作。土生葡人大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澳门,土生葡人安居乐业,毫无漂泊异乡之感。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社团组织,如“根在澳门”、公职人员协会和澳门土生协会等。
  昨天,记者就土生葡人在澳门回归后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采访了一位很有作为的土生葡人——澳门市政司副司长姗桃丝女士。她表示:“我们对未来的特区政府充满信心,一定会留下来为特区政府继续工作,因为我们把澳门当作自己的家。我们可以和澳门的中国人共同构筑联系中葡两国的桥梁。”姗桃丝不乏自信和骄傲地告诉记者,在现政府工作的土生葡人约有3000人,其中大部分人有丰富的经验,能讲葡萄牙语、广东话、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而且很多人已经学习了普通话。根据中葡两国的有关规定,澳门回归后,土生葡人包括葡萄牙人都可以继续拥有葡萄牙籍。如果愿意,也可以申请中国国籍;而且若有中国国籍,将来还有机会担任政府中的要职。
  几年前,一些土生葡人回到葡萄牙,但有的处境艰难。香港顺利回归使他们解除了疑虑,如今已有不少人陆续返回澳门。澳门土生协会成员李慧敏感到,“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一如既往地生活。”的确,在澳门,有他们的爱,有他们的家,还有他们朝夕相处的朋友,更有他们的事业。他们深深地钟恋这片土地。
  展望未来,澳门仍然可以是土生葡人的幸福家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