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冬日莲花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4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冬日莲花赋
  周自牧
  12月,京城北海的一塘莲花已经不见,只有残茎留在结了薄冰的水面上。
  告别北京,来到澳门,虽然没有时间去寻觅莲花,但话题天天离不开莲花。驱车从凼仔岛赴路环岛,只见刚刚合龙的莲花大桥像一根带子飘在珠海横琴岛与路凼新填海区间的水面上,正好与行车的公路成丁字形,飘带似乎迎面舞来。
  莲花桥很漂亮,澳门左行、珠海右行的车辆,在匝道桥上可以顺利转换。匝道桥建在珠海一方,形成两个圆环与主桥相通,使整个桥的造型十分别致,有点像盛开的莲花。据说曾有人设想把大桥叫做珠澳大桥、澳珠大桥、横凼大桥等,现在看,还是莲花大桥最好。
  澳门人喜欢莲花,而且有历史传统。史书载,澳门曾以莲峰、莲洋、莲海、莲岛、莲花宝地为名。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区旗都以莲花图案为主,莲花上方是五颗小星,下方有桥和海水。区徽、区旗确定后,莲花真正成了澳门的象征。
  随着回归的临近,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地被打扮得越来越像一簇盛开的莲花。澳门同胞更没有忘记用莲花来寄托自己的感触:“濠江终见澄清日,开出亭亭白玉莲”,教业中学校友会莫文声先生的诗句,就是一个代表。记者在街头展出的书画作品中读到这两句诗,好像与骨肉同胞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采访澳门居民,只要你拿出黑头发、黄皮肤的“名片”,便很容易走进他们的心田。独居的阿婆阮妙容已78岁,还在为迎回归做义工,她告诉我,百余年了,澳门回归祖国好开心,到12月20日,她还要扭着秧歌,唱着回归歌去迎接解放军!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吴仕明今年65岁,他常年义务做街坊会的工作,经常自己花钱坐车、应酬。今年3月担任澳门庆委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后,更是从早忙到晚。他们组织的迎回归活动盛况空前,仅21日下午的濠江欢歌大型文体大汇演,就有参演人员1.1万人,观众1万人,工作人员1万人。他说,澳人盼回归,澳门的衣食住行与祖国不可分离,没有祖国,就没有澳门的今天。希望不远的将来,台湾统一于祖国。在澳门采访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曹其真时,只见其办公室墙上挂着友人赠她的“德不孤必有邻”条幅,这真像是她一生行为的写照。曹其真深情地说,10月12日,特区立法会第一次开会,由我这个中国人当主席主持会议,我讲的是中文,这都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次,当时采访的记者都很高兴,他们听得懂。
  阮妙容、吴仕明、曹其真……感受他们的真情,好像看到圣洁的莲花。“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在葡萄牙人百余年的殖民管治中,澳门同胞的爱国爱澳情怀曾受到压抑。今天,这一历史曲折成为过去,莲花宝地洋溢着的赤子之情正千百倍地迸发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