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沉重的三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4
第3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沉重的三丝
  本报记者赵志文
  “三丝”是棉花和纺织行业对异性纤维的俗称,它包括化纤编织袋(带)丝、麻丝、棕丝、毛绒、开斯米绒、人畜毛发或色纤维。“三丝”的分量很轻,但关于它的话题却是沉重的。
  “三丝”对棉花品质和纺织品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化纤丝混入棉花后,就会造成纱线断裂,布面出现疵点,印染不着色,染色不均,布匹染色“开花”。“三丝”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既败坏了纺织企业的声誉,也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安徽安庆纺织厂为了保证纺织品的质量,去年用工7万个,专门从购进的皮棉中挑拣“三丝”,结果一年挑出“三丝”27.2公斤,为此投入了300多万元,无形中加大了该厂的生产成本。为了让国内纺织企业大胆放心地使用国产棉花,供销合作社棉花经营企业不遗余力地“围剿”“三丝”。日前记者在山东昌邑市采访,该市供销社棉花企业不惜使每吨皮棉的成本增加300元,坚持在收购、加工棉花时,雇工挑拣“三丝”。
  今年是国家对棉花流通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第一年,国家不再统一定价,价格放开,优质优价,完全取决于市场,因此,棉花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混有“三丝”的棉花在销售时,轻则,少有人问津;重则,恐怕连买主都找不到。市场无情!因此,为了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纺织品的质量,让棉农增收、降低棉花、纺织企业的成本,杜绝“三丝”已刻不容缓。
  杜绝“三丝”的措施很多:要求棉农在采摘棉花时不用丙纶丝袋盛装棉花,要戴帽子,免得头发混入棉花内;晾晒棉花时必须采用高架晾晒;棉农在交售棉花时,严禁用丙纶丝袋盛装棉花入厂;棉花企业在收购时要边收购边挑拣“三丝”,在加工前也要认真挑拣“三丝”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的“三丝”问题虽是顽症,但不是绝症。只要充分认识“三丝”的危害,加大宣传力度,认真从源头抓起,让每个农民都明了“三丝”严重地危及国家、企业和自己的利益,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杜绝“三丝”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