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农民应该怎样支配手里的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12
第2版()
专栏:农民应该怎样支配手里的钱

编者按:最近有许多农村干部和农民来信说,不少农民出售农产品或土产、特产品以后,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手中的现款,以致有人浪费掉了,有人拿了做投机生意去了。这是一个有关农民生产和消费的大问题,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现在我们选择几封来信发表出来,希望各地农村的干部和读者踊跃参加讨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农民恰当地安排经济生活。
农民应该怎样支配手里的钱
为什么有的人日子过不好
富阳县新福乡人民代表 姚文积
我是浙江省富阳县青云区新福乡泗洲村的一个农民。我们村有稻田五百三十亩、茶田一百一十亩。
解放前,我们种田人是很贫困的。那时,村里村外的人都说泗洲村是个“倒灶村”,全村有四分之三的田为本村和外村的地主霸占了;全村九十多户农民中,几乎有一半以上常常断炊了;有的没法生活下去了,逼得出外逃荒、讨饭。直到解放,我们才有了自己的稻田和茶地。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
一九五四年,全村七十三户有余粮卖给国家,平均每户能卖出六百二十斤左右。现在村里人人都有了一到两套花哔叽、人民蓝或蓝卡叽的衣服,手头都有些现款,多的五六百万元,少的也有百多万元。
村里人有了现款,有些人就说:“现在钱多了,不吃点,花点,难道日后还带到棺材里去?”于是有的人大吃大喝起来。我们村上的张凤妹解放前没有房子、田地,抗日战争的时候,背着儿子、女儿到处去讨饭。解放后五年光景,她有了一间瓦房,还新盖了三间房子。一九五三年她卖了一千斤余粮、一百八十多斤茶叶,还卖了一些蚕丝,总共收入二百五十多万元。一九五四年三月间她家娶儿媳妇的时候,她说:“嗨!不用点钱,算得个啥样?”因此,她就买梳?镜箱、做帐子、棉被、衣服,还杀猪宰羊,办了六桌酒席。邀请了远近的亲邻来吃喝。三月过后,她家的钱全部光了,还拖了一身债,本来打算买铁耙、化学肥料的,结果也没有钱去买了。到五月间,连口粮都没有了。后来,还是国家贷了款,她才买到了口粮。秋后她把余粮和茶叶卖掉又收入二百万元,可是还了债和银行的贷款,钱又光啦!一九五五年春耕时需要的肥料——六百斤石灰、四十斤肥田粉和三十斤矾,现在已经没钱买了。
我们村里还有这样一个茶农,他叫洪光根,全家三口人。他一九五三年茶叶的收入有三百多万元,给人家宰猪工钱收入的有一百多万元,除了吃饭,他有四百万元的现款。他说:“我现在什么都不差,不吃点,钱也用不了。”于是他天天上酒店,平时总要吃半斤、一斤酒,有时一天要吃二、三斤高粱酒。他每天单花在酒烟上的钱就是两万五千元。到头来五百万元的收入还是不够花。一九五四年春耕生产时,他连饭都吃不上了,幸亏国家银行贷给了十万元才买了口粮。
以上只是乱花钱的两个例子,这种现象在我们村里还有不少。现在我们村里农民刚卖完余粮,大家手里又有许多钱了。我认为农村里的干部、人民代表、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都应当领导农民很好地讨论这个重要问题,根据本地和家庭的具体情况,提出正确地使用手里的现钱的意见,这对国家对农民才都有好处。
中农王万的心事
王治平
河南省洛阳县三区辛庄乡有个中农叫王万,今年六十三岁,一生好劳动,家里有六口人。他家种二十二亩地,喂着一头牛、一匹骡子,有三间大房、八孔窑洞,内有四孔闲着住不了。现在每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比解放前强好多倍。按说日子应该过的很舒坦,心里也该高兴啦。可是现在有一件事却使王万心里发愁。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在解放前,他虽也种这么多地,可是日子过得很艰难。自从解放以后,他的日子就一年比一年强了。他记得解放前每亩麦老是只打一装(一百四十斤),一年最多打十二装;一九五○年还是这些地,就打麦十五装;以后年年增加,一九五三年虽然遭到霜灾,还打麦十六装;一九五四年打麦二十四装。棉花、谷子等也是年年增产。
由于收入多,负担轻,物价又稳定,他家的日子比解放前强的太多啦,生产投资也不作难啦!解放以前他家每年的花费折算起来不超过一百万元。一九五三年一年全家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共花费二百八十多万元,一九五四年不到年底已经花了三百一十七万元,吃的、穿的都很富裕。
过去几年,他家年年卖余粮和棉花,因此手里经常有现款。一九五四年又卖余粮一千一百五十斤,现在他手里有二百一十万元余款,一时感到没处用,他便发愁了。有时他想着再买十来亩地,可是又怕人家说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想:要恁多地做啥哩!只要多上点粪,耕种的好,一亩也顶好几亩。有一天他同本村一个叫东亮的富裕中农在地里说话,东亮说:“不久咱们也得入社啦,反正不用往地里多扔钱,上粪多,还不是个人吃亏!”他一想:“就是呀!”于是肥料也不想买了。他又想着:“管他三七二十一,俺老俩口也六十多岁啦,去买两付棺木板还算是正事。”为买棺木板他亲自到孟津县城跑了三趟,嫌木板价钱太贵没舍得买。他又想着:再盖些房子吧,可是明明有四孔闲窑洞没人住。他现在天天为了手里的这些钱发愁,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化。这个问题不光是王万这一户,村里边像他这种情况的还有不少哩。
一样翻身,两样生活
顺德县外村乡农民 黄洪福
我们广东省顺德县外村乡是经济作物区,甘蔗和鱼塘占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一九五二年土地改革后,全乡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分到了土地,并且组织互助合作,日子逐渐过得富裕起来。可是有一些农民分到的果实不用来发展生产,却想去做投机买卖,大吃大喝,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我乡农民黄厚胜,解放前做过十四年雇工,土地改革时,他和老婆孩子六口人分到九亩稻田、鱼塘、蔗田,还分到三百多万元退租钱和一座好房子,家具也不少。这一年他在原有自种的稻田中收获了一千五百斤谷子。如果把现有的余粮余钱投入生产,一九五三年的收益将是很可观的;可是黄厚胜并不这样做。他拿着几百万元放在口袋里,随便花钱,就这样几百万元浪费得剩下不多了。这时候,有一个小贩名叫朱胜来找他去做生意。他们合股到番禺去贩运杨桃。连贩了五次,共总赔了六十万元。他俩互相埋怨了一会儿,散了伙。黄厚胜回家和老婆吵了一顿,心里还不服气,总觉得做生意比农业生产合算,于是又和他的老相识——二流子罗华珠合资五十万元,到中山县小杭镇贩运鸡鸭,三次又赔了三十万元。眼看“走鸡”生意做不成,又计划做贩运狗的生意,一次就赔了三十万元。这样一来,把生产搞糟了:鱼塘的鱼跑光了,稻田收成也坏了,没到过年就吃光了。
一九五四年春耕时,黄厚胜家没有口粮,靠贷款和预购定金,才勉强敷衍过去。他总想占便宜,春耕时自己不播种,想到插秧时去买人家剩下的秧苗;谁料大家精打细算,谁家也没有秧苗剩下。春耕过了,人家的稻田长出了茁壮的禾苗,他的稻田却长着青草;直到立夏,他才把晚稻秧苗插下去。人家一年收两造,他只收一造;人家一亩田打五百斤谷,他只收三百斤,连甘蔗收成加起来,收入不过二百多万元,除了还贷款,还不够生活。——这正是黄厚胜走错路的结果。
我们乡里的翻身农民薛骚九,他走的路却和黄厚胜不一样。薛骚九和黄厚胜一样分到斗争果实,但薛骚九把果实投入了扩大生产,又参加互助组,解决了劳动力的困难。因此,他的生产不断提高,生活不断上升。
薛骚九一家九口人,劳动力不比黄厚胜强;他有六个小孩子,一个老父亲,只有他和老婆两个人劳动。薛骚九还在乡担任工作,全家实有一个半劳动力。土地改革时,他分到十三亩稻田、鱼塘、蔗田。四百万元退租钱加上原耕的收入,一共六百多万元,都投到一九五三年的农业生产上去了。这一年,他的蔗田和稻田的收入,就有一千三百多万元。他留下一九五四年的生产投资还给大人、小孩做了十三套衣服、两条棉被,喂了五头猪;剩下的钱存入银行七十万元,买公债三十万元,还剩下三十多万元借给他带头组织起来的互助组的组员了。
一九五四年的收成不如上一年,但细算起来,总收入还是和上一年差不多,也有一千万元左右。一九五四年他收入的钱是这样支配的:除去农业税、水利费、口粮共二百八十余万元外,他又在生产合作社里投资三百六十万元,偿还预购款四十二万元,剩下就留做家里杂用。他的收入大部用来投到生产上去,这正是他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的重要原因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