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在参与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漫谈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6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在参与中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漫谈之一
  张聿温
  在参与中提高,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参与、提高。把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吃透,有助于加深对中央精神的理解,进而达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找到恰当的表现形式,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它就会空对空,出现“两张皮”现象。近年来,在各地普遍兴起的读书讲演、文艺演出、争创文明村(户)、社会义务服务、军民共建等一系列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成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不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而是参与其间,从而受到教育和提高。参与的重要、可贵在哪里呢?首先,它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让群众参与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是为了对群众进行教育,让群众学到东西。其次,它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固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很难奏效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改进。实践证明,寓教于乐,把思想政治工作巧妙地融入适当的载体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与威力。其三,它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群众一起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显然比只依靠少数人好得多。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发动群众做少数“法轮功”练习者的转化工作收效明显,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环境氛围、群体效应不可忽视。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只要参与,只要置身其间,就会受到教育、感染,这是毫无疑问的。进一步讲,如果把这些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开展得生动活泼,为人们喜闻乐见,并且在不断探索中积极开辟新途径,多想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群众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既可持久,又能深入,那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参与很重要,但并不等于只要把人拉到活动中来或把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让人们的素质提高得快一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且把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人们逐渐从深层次上得到提高,就组织者、领导者而言,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着眼点要非常明确,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着眼点明确,就是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不单是从活跃生活、调节情绪上,而且从占领思想阵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上看待这些活动。这样,各种创建活动才会有深度、有新意,而不会流于轻浮、庸俗,甚至走偏方向。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群众的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的客观情况出发,从人力、财力、物力的许可程度出发来组织活动,万不可搞强迫命令和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也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然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就完全应当而且能够推广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在参与中不断受到教育,学到东西,得到提高。当然,在参与中提高,不仅是对群众而言,各级领导干部也不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如果领导干部带头参加,那么,不仅这些活动可以获得新的动力,而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有了更有力的保证。
  编者的话:中共中央前不久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的精神,本专栏组织了“思想政治工作漫谈”系列文章,从今天起陆续刊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