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情系神州老街区——王景慧和他的建筑速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6
第12版(文化)
专栏:学者剪影

  情系神州老街区
  ——王景慧和他的建筑速写
  本报记者祝华新
  王景慧至今还记得1976年5月16日这一天,他坐火车经过贵州一座小镇,停车时到月台上散步,放眼望去,一排排两层吊脚楼沿河展开,河上栖息着用缆绳牵引的渡船,小巷沿着山坡拾阶而上,通向一座座炊烟袅袅的院落,灰砖青瓦高低错落,远处青山隐隐,好一座世外桃源!当时全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动荡中,小镇无声地诉说着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悠久文明。
  1985年,已经调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工作的王景慧,在各地申报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惊喜地发现了这个小镇的名字——镇远。这一回他可以专程前去调研考察。此次西南三省之行还到过云南一个默默无名的地方——丽江大研镇,现在已是中国仅有的两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城市之一了。当时王景慧在考察报告中写道:“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尚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很有价值的风景名胜和古迹,需要认真发掘,给予及时的、必要的保护。”
  记者翻阅14年前的这份考察报告,由衷地感佩王景慧的先见之明:“我们所到之处,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一般都有所加强,但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区还保护得很不够,大多是不适当地建高楼,开宽马路,以为这就是城市‘现代化’,导致许多建设性的破坏,城市特色正在丢失……”检讨14年来从福州“三坊七巷”、舟山老街到襄樊古城的“建设性破坏”,真让人有不幸而言中的感觉。
  尽管困难重重、险情不断,王景慧依然表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前景“有点信心”。如果说丽江解放后在老城外另建新区也许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四人帮”肆虐的1974年,他们用明代梁柱斗拱、纳西彩画纹样重建法云阁,分明体现了中国百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在歙县老街,他发现居民在不改变房屋外观的前提下自建水冲厕所,感到十分兴奋。保护名城和传统街区并不是要把它们变成落后生活方式的陈列馆,睿智的中国人有的是办法。
  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他每到一个地方,怀里总要揣着一个速写本。照相只能留下建筑的外观形象,速写却能记住走近传统文明一刹那的主观感受。如今,王景慧已实地踏访了99座国家级名城中的90座,这样的速写积累了近千张。他盼望着有一天从容整理一番,每张图都配上一段文字,那将是别具一格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指南。可惜,他目前还坐不下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慧和无数比他年长或年轻的专家学者还在四处奔走、大声疾呼。(附图片)
九寨沟树正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