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特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1
第9版(理论)
专栏: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特质
  于幼军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指导下,深入探究我国现阶段文化的特质,对于构建能够引导、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和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告诉我们,考察一个国家、民族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必须从该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状况等出发,同时又要从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中去把握。文化发展既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客观条件,又受社会实践主体价值选择的影响;既在总体上不能脱离、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又在某些方面可以适度超前,以引导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继续丰富和发展。根据这一认识,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特质,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
  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
  文化首先具有民族性的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由于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等的不同,因而具有各自的特色,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正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的产物,是维系该民族的纽带,它在世代传承中积累和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文化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该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等因素所决定,因而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文化的时代性还表现为历史的进步性,它只有随着所处时代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前进,才有生机与活力。尤其在人类历史已具有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世界历史”的特征,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当代,各民族文化更要学习和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因此,我国在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保留民族文化的根和特征,同时又要自觉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认清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趋势,审视和思考本民族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走向,把握我国现阶段文化的内涵和任务。要以开阔的视野、健康的心态和“融汇百川”、“兼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先进的文化,使民族文化走向现代化,融汇进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中。要努力建设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既是民族的,又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文化从它滥觞之日起,就与劳动人民结下不解之缘,具有人民性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素有人民性的传统。无论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思想中,还是在丰富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非常丰富的重民、爱民的民本思想。然而,在少数人压迫、剥削多数人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统治阶级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利益强加给人民群众,并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文化的人民性备受压抑和摧残,无法得到真正的、充分的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结束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必然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同时也为文化的人民性的真正和彻底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在我国,人民大众既是文化创造、建设的主体,又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因此,我国现阶段文化的特质,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都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必须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动员和激励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创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积极进取。与此相适应,要把邓小平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判断文化成果优劣和文化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
  在我国现阶段,为人民服务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一致的。因为在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和道路,集中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只有通过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弘扬科学精神与倡导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文化
  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推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进而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两大精神。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和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在全社会弘扬这两大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充分认识和肯定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立场、方法想问题办事情的思想和态度。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建设,无疑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使之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人类在发展进步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尤其是精神领域的问题。因此,要在努力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大力倡导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相一致,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及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终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目的,坚持和体现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思想;以尊重和维护人的权利、利益和人格,承认并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劳动权、休息权和发展权等,尊重社会成员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同时又要求社会成员对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关心和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实行民主平等、友爱互助等道德准则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同时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利益,把国家、人民和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的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以勤劳节俭、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创业精神;以追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可持续发展观,等等。
  此外,在我国现阶段,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继续高扬民主、科学的旗帜,在反对资产阶级消极腐朽思想的同时,把反对封建主义和小农经济愚昧落后的思想作为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持久地清除封建主义思想。
  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
  由我国现在所处社会的性质所决定,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就其核心和主体而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它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一般特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有本质的区别。
  然而,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同属于一种社会形态,文化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特征;但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条件、状况和历史任务的不同,在文化上又具有不同的特质。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条件状况所决定,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文化只能是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发展方向和理想目标。但在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实现程度与范围方面,它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有较大的差别。在这一阶段的文化建设中,应该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倡导共产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引导教育社会成员追求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理想境界,要求少数先进分子自觉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实践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但不宜把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作为现阶段可以普遍实行的原则,并据此要求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因为,在这一阶段尚未具备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在全社会普遍实行的条件。如果硬要在全社会普遍推行,只能“欲速则不达”,不但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以为某种思想道德在社会上普遍实行不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那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因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十分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的。它“不是任意的事情,它以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发展为前提”。同样,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道德理想和原则等的普遍实现,也要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充裕富足和社会成员思想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作为基础、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们在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方向,又要切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忽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道德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注意防止和纠正脱离和超越初级阶段的实际,把适应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甚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在全社会普遍实行的思想道德原则,硬要在现阶段普遍推行,向大多数社会成员提出过高的、在现阶段难以做到的要求和标准。我们只有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共性与其在初级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的关系,才能避免片面性,扎实有效地推进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适应并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要适应经济基础,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引导、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条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为其服务,引导、规范其健康有序发展。在我国现阶段,这种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经济伦理,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要求;既要尊重和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强调三者的统一;要求社会成员既要树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又要树立社会整体观念、履行社会义务和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勇于竞争、追求效率,又要注重协作、兼顾公平;既要肯定和允许追求功利,更要强调手段的合法、正当和道德,等等。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勤劳节俭,艰苦创业;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互惠互利,共生共荣;注重契约,诚实守信;履行责任,忠于职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质量,尽善服务;守法经营,依章纳税;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正当求利,义利统一,等等。
  此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风尚和舆论氛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道德保障。
  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文化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这一阶段文化的形成、发展必须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文化,迫切需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用以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实践。
  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其主要内涵包括: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与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把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与价值标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正确把握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人类历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的基础条件———现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基本途径———商品经济和普遍性的世界交往,以及主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变革,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正确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正确把握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正确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其次,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要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和发展理论。包括: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关于发展战略的思想,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关于发展动力的思想,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全面改革的思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思想;关于发展经济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稳定与发展等关系的思想,等等。邓小平关于发展的思想,不仅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一脉相承,与当代世界发展理论在许多方面相通,而且切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现代化的规律和进程要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
  此外,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我国现阶段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努力建设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文化,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并通过促进人的现代化,保障全社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形成现代化进程和人的进步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