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拉萨河上的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14
第2版()
专栏:

拉萨河上的桥
本报记者 沈石
冬天,拉萨郊野分外宁静。白杨红柳,脱去了绿色的外衣,赤条条地点缀在林卡里。拉萨河上,干涸的河滩平铺着黄沙和卵石。一泓碧绿的河水,缓缓地向雅鲁藏布江流去,轻巧的牛皮船在水上来回,雁群在高空飞翔,不时发出悠长的鸣声,从来没有人惊扰过的黄鸭,泰然自若的栖息在浅水边,贪受着和煦的阳光。
自从第一辆汽车经康藏公路来到布达拉宫斜对岸的河边以后,打破了拉萨河上往常的宁静。河滩上搭起了帐篷,升起了炊烟。驾驶员们匆匆地将汽车开来,把物资卸下后,又匆匆地将汽车向东驶去。汽油、粮食、木材、钢架、绞车、钢丝绳……,在河滩上堆积起来了,人们心底里都明白,在最近的日子里,拉萨河上将要出现一座崭新的大桥。
拉萨河上的桥,是康藏公路上最后一座桥,也是全线最长的一座桥。
桥位确定了,桥料、工具、器材都齐备了,十二月三日,工程开始了。
拉萨市多少人来到桥头,多少双眼睛盯着桥头。那服装华丽的藏族妇女,她们在河岸上蹓跶,两手不停地编织毛衣,她们一忽儿挤到人丛里,向对岸瞧瞧,一忽儿又停下来,向水面东指西划。那垂着长辫的藏族老人,牵着他的孙女儿,后面跟着他的一家人,缓缓地从城里走来,把轻便的帆布椅安置在岸边,那老人举起望远镜,向对岸望过一阵,又递给他的儿子和媳妇,他们从正午坐到傍晚,口渴了,揭开热水瓶,分享一杯酥油茶,饿的时候,拿出饼干来,痛快的吃一顿。这须发银白的老人,在他的晚年,能够在自己久居的城市,看到拉萨河上的变化,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那披着绯红袈裟的喇嘛们,三三五五的走出寺院,来到河边,他们看看正在架设的大桥,又回过头来,望望那巍峨的布达拉宫,他们在想些什么呢?那拉萨市的小学生们,他们连蹦带跳的蜂拥过来,他们在人丛中钻来钻去,他们一忽儿指着那伸出巨臂的打桩机,一忽儿指着那吐出青烟的推土机,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那从拉萨河谷墨竹工卡一带来的藏族农民们,他们一到桥头,就向人打听:“桥架好了,让不让行人来往呢?”“允不允许牦牛从桥上走过呢?”他们发出这样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含着许多辛酸啊!夏秋之间,拉萨河水涨,人和牦牛过渡,得等上几个钟头。他们曾经见过人畜被河水吞没的惨事,当他们知道桥架好了,行人和牦牛可以在桥上通过时,他们的脸上浮出了快乐的笑容。那些翻过重重雪山,从草原上来的牧民们,朝过布达拉宫后,到了桥头,他们在问:“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家乡,修这样一条路,架这样一座桥呢?”那些在筑路中立过功的藏族民工们,从家乡远道赶来,准备参加通车典礼,他们每天来到河滩上,帮助工人搬运木料。在筑路中,他们流过汗水,拉萨河上的桥,又献出了他们的劳力。
拉萨市的人都被桥吸引住了,建桥工程日夜地进行着。夜里,工地上电灯通明,工人们在水面架好的工作台上紧张的工作,在怒江两岸使用过的推土机,也装上了渡船,帮助深水打桩。深夜,市民都进入睡乡了,工人们冒着河上的寒风,仍在忘我的劳动。沉重的打桩声,惊动了远处的雁群,发出一阵噪声,接着又静寂了。清晨,工人们划着折叠舟,穿过飘浮的冰块,将接班的人和料具,送到各个工作台上。白天,河岸上又被拥挤的人群,嘈杂的人声充塞了。
工程师甘城道负责全部桥梁工程,他有时在桥梁工程队队部的帐篷里,有时又坐上折叠舟到了工作台上。他的全付精力都放在桥上了。
起重工廖金山,戴着一顶黑色的皮帽,穿着一件蓝布面子的皮大衣,他成天在工作台上,指挥工人打桩,这位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他不知道架过多少桥了。他一会儿看看桩插到河底的深度,一会儿看看桩是不是打得很直。碰到打桩有问题,他操着湘南的口音,随时提醒工人,他曾经要求上夜班,桥工队队长周长发、指导员韩瑄都说:“老廖!注意你的身体吧!决定性的工作还在最后几天哩!”有着三十年工龄的老起重工吴春涛,他和老廖一样,也是成天守在工作台上的。他们把自己的技术贡献在康藏公路上,又将自己的技术教给年轻的工人,桥工队一天天成长起来了,熟练的工人一天天增多了,他们在架设公路线上最后一座桥的时候,回想起架过的桥梁,看看日渐壮大的队伍,他们的心头当有所慰藉。
桥桩打好了,架桥最紧张的日子临近了,修建司令部的指挥员们,都日夜轮流地在工地上亲临指挥。沉重的钢架,利用绞车、钢索,一节一节地,缓缓地从两岸的桥基向中心桥架移过去,吴春涛、廖金山、魏延仁分别地扬着红旗和黄旗,站在离水面两丈多高的钢梁上指挥,河岸上拥挤的人群,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钢架的移动。钢架架好了,横梁、纵梁安好了,桥面板铺好了,指挥员、工程师、工人们紧张劳动了十七天,拉萨河大桥深水部分的工程竣工了。河岸上掀起了欢呼,人们看着载重汽车,一辆一辆地通过大桥,开进拉萨市内,人们争着挤上大桥,在桥上走过来,又过去,看看桥身,看看河底。傍晚,斜阳照在桥头,新建的桥和壮丽的布达拉宫遥相辉映。看桥的人心里都明白,这是毛主席派来的人,在短短的日子里,在古老的拉萨河上,架起的一座大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