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百名学者参与社会各界呼应科学与人文携手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9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百名学者参与社会各界呼应
  科学与人文携手对话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祝华新、杨健报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人的精神的现代化。这是我们跨向新世纪的理性保障。”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德宏这样为一场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作结。一年多来,近百位来自人文和科技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与了这场对话,在学术界和普通民众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多维视野中的科学”、“数字化时代的文学”、“科学与宗教”、“性科学与性文化”、“科学家的人文修养”、“百年中医嬗变——人文传统与科学建构”、“环境中的科学与人文”,从前年秋天开始,中国文化报社和江西教育出版社连续在《中国文化报》上开辟专栏,就20个专题展开对话。仅从这些论题中,人们就能感受到这场对话的热度和深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至少应该包括五大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和实践的检验。《科技导报》特约副主编蔡德诚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胡亚东表示,要真正把握科学精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许多科学家甚至是权威科学家都很难说自己把握好了科学精神,更不要说人文精神了。
  随着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的到来,科学与人文逐渐由融合走向分离,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童勺素副教授跑了10年,也找不到一个愿意从医学和社会学结合的角度研究妇女保健的合作者。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说,有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篇《从历史语言学角度看水稻的起源与传统》,无论是语言学学报还是农学杂志都认为与己无关,不予发表。他同时对“人是研究生,文是中学生,字是小学生”的现象深表感慨。
  早在一年前,就有参加对话的专家对“法轮功”提出批判。他们指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就难免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迷失方向。
  广大读者也加入到这场对话中来,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和看法。为将对话延续下去,江西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4卷《三思评论》和20卷《三思文库》丛书,汇集了大量有关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的文章与著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