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百归图”与赤子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9
第7版(国际)
专栏:

  “百归图”与赤子心
  李新烽
  我的眼前是一幅篆刻精美、构思奇特、寓意深刻的“百归图”(见上图):一百个不同字体、不同流派、不同形状的“归”字组成一个大逗号,好似一条长河形成的漩涡,具有强大的向心力。漩涡的中心是一首忆江南:“时光逝,依旧在天涯。百年悲欢隔未断,神州海外本一家。心归中华。”
  这幅单字百印“百归图”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在南非黄金城约翰内斯堡的一所公寓,47岁的杨意远先生介绍了其创作过程。因受国外材料不足之局限,为查找各种字体的“归”字,唯有通过信函遥请在北京的家人帮忙。这些不同字体、风格各异的“归”字出自《金石大字典》、《重订六书通》和《篆字汇》等工具书。在南非,他有幸找到一种类似中国北方的青石,其硬度超过寿山石,有的还略含金属,可谓顽石难琢。他先用钢锯条将青石锯成3厘米见方,再用水砂纸磨平,为此他锯秃了一根又一根锯条,磨秃了一张又一张砂纸,至于刻时用的刀力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归”字的字数不足百样,为了避免有字样雷同之感,需要精心设计,从古老的秦玺汉印到近代的西冷八家,不同流派百花齐放巧妙组合,各种边框和图案大胆借鉴,不一而足。除每个印章的构图需要花费功夫外,全部100个图章的构图更需独具匠心。“我本想拼成一个大归字,或是心的形状,但考虑再三,因为台湾尚未回归,所以还不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便组成了一个逗号。如同香港回归祖国一样,澳门回归一是说明祖国日益强大,二是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向心力,所以图案中的水流漩涡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欣赏着这幅“百归图”,你能真切感受到一颗滚烫的赤子心。“百归图”是继香港回归前夕创作“百庆图”之后,杨意远先生花费两个多月时间精心创作的又一力作。杨先生酷爱艺术,兴趣广泛,琴、棋、书、画、金石、太极拳诸领域无一不涉猎,且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诸类艺术之中,他偏爱玩石弄刀琢磨篆刻,在方寸天地施展才华,而尤以“单字百印”见长。9年前在国内时,他曾创作过“百福”、“百万”、“百岁”、“百为”、“百义”等,来南非后,有幸找到能制印的石头,又欣然继续他的创作,先后完成了“百善”、“百新”、“百和”、“百乐”等。去年香港回归前夕,作为一名海外游子,杨先生的心情实在难以平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难以抑制的创作激情,遂决定用自己喜爱的“单字百印”这一独特方式,表达海外游子的庆贺之情,短时间内夜以继日地专心完成了“百庆图”,并为其题写了一首忆江南:“庆团圆,悠悠憾百年。万古神州同悲笑,海外炎黄更思源。血脉自相连。”
  完成“百庆图”之后,杨先生就下定决心要为澳门回归再创作一幅“百归图”,以庆祝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心血完成难度极大的两幅“单字百印”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呢?这也许只能从杨先生的经历中找到答案。16岁时,他离开京城到山西农村插队,一插就是10年,其间自学了中国书画、印章、二胡和杨式太极拳等传统艺术。未曾想到,90年代初走出国门“洋插队”后,这些艺术全都派上了用场。正因为此,他自称是“永远的老插”,并以此为荣。
  作为一名文化人,杨先生如今受聘于南非一家中国武馆当教练。每当学生拱手抱拳用汉语叫他“师傅”时,每当他表演的中国艺术引起外国观众的热烈掌声时,他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尊重的不仅是我个人,更是我所代表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智慧。我深以有这样的祖国母亲而备感骄傲与自豪”。杨先生表示,他也许会继续漂泊,继续迁移,但他心中始终没有失根的感觉,他说:“我心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永远不会因时空的流逝和阻隔而丧失的,这也许是10年黄土高原的插队岁月给我的烙印太深的缘故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