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浓浓同胞情殷殷爱国心——大型音乐会《江山赋》演出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3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编者按:12月22日,是澳门回归的第三天,也是农历的冬至。这里记述的是澳门人在假日生活中的几个片断。
  浓浓同胞情殷殷爱国心
  ——大型音乐会《江山赋》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刘玉琴刘琼
  “采来北国的红梅,采来南疆的木棉,编成最美的花环,挂在你的胸前。”五十六个民族畅抒浓浓同胞情,歌唱巍巍我中华,喜庆欢乐的旋律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中奏响,雄浑激越的歌声久久回荡。12月21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音乐会《江山赋》,将庆祝澳门回归活动再次推向高潮。音乐会名家荟萃,新作纷呈,鲜明的主题,气势恢弘的交响,激情澎湃的歌声,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喜迎澳门回归之情。观众和专家热情称赞这台音乐会“是同类节目中质量上乘的一台,既有盛大的场面,又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张力”,“融汇多种艺术形式,以新颖的创意,艺术地表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刻。”
  欢快热烈庆团圆
  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世纪盛事,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继香港回归之后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了充分表达神州大地的欢乐和祝福,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联合主办这场音乐会,充分体现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本场音乐会阵容强大,气势恢弘,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电影乐团联合组成四管编制大型乐队担任演奏,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20多个艺术团体的200多位歌唱演员组成的合唱队担任演唱。音乐会融会贯通多种艺术形式,民族唱法与西洋乐队、民族艺术与现代音乐有机糅合,有交响乐、交响合唱(包括京剧交响合唱),也有独唱、合唱、朗诵、民族器乐演奏;有美声唱法,也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管弦齐鸣,歌声起伏,欢快热烈的旋律,排山倒海的气势,是中华儿女对亲人团聚和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表达了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
  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以精彩的民族艺术,表达回归主题,反映普天同庆的欣喜和豪情,是音乐会主创人员不约而同的创作思路。曾多次成功地策划过大型文艺晚会、同时也担任这台音乐会总策划的任志萍、陈维亚等主创人员经过反复构思,将晚会的框架结构编排为序曲《中华赞》、第一乐章《普天庆》、第二乐章《中国心》、第三乐章《九州情》、尾声《江山赋》5个部分。每一乐章都跳动着欢乐喜庆的音符,始终洋溢着祝福祖国、歌颂中华的真挚情感,也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完成统一大业的深切期盼。90分钟的演出,使人动情,使人鼓舞,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新曲奏出中华情
  “走过长夜我们点燃东方的灿烂,迎着春风我们书写豪迈的誓言,一轮朝阳映红了我们的心愿。”伟大的时代呼唤优秀的作品,世纪庆典呼唤崭新而壮丽的乐章。澳门回归、举国欢庆的气氛点燃了无数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激情。他们用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为盛大节日献上了精美的艺术作品。
  音乐会上演唱的曲目大多是新创作的。《中华合家欢》、《携手同行》、《星月情》、《祝福祖国》等是艺术家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按倒计时的要求完成的。序曲《中华赞》、第二乐章《中国心》、尾声《江山赋》三个乐章又是专为这次晚会度身定做。第二乐章《中国心》将整整一个乐章创新为京剧交响乐,这一乐章荟萃了京剧各个行当的精彩唱腔,快板、倒板、回龙、交响合唱交相使用,描绘出一幅“锣鼓铿锵情激荡,澳门回归凯歌扬”的多彩画面,民族艺术在现代音乐的烘托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有着催人奋进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会表现出的创新意识随处可见。一些耳熟能详的老歌,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处理,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家乡茶正浓》、《走进春天》、《我和我的祖国》、《橄榄树》、《对歌》等被重新填词、配器,由独唱、二人对唱变换为多人对唱、合唱与交响合唱,澳门的景、同胞的情融入其中,传递出感人至深的爱国深情。音乐会一改普通音乐会的“素妆”,舞美设计富有新意。整个舞台被装点成花的海洋,浓墨重彩,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庆气氛。
  在《江山赋》成功的背后,流淌着来自20多个单位的500名演职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时间紧,任务重,但主要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精心创作,紧张筹备,终于获得了成功。
  音乐会格调高昂,风格清新明朗,如大潮奔涌,有千流婉转的曲折,也有一泻千里的磅礴。当音乐会以绚丽的色彩、强大的阵容、非凡的气势让人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时,文艺工作者为祖国而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同样撼人心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