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不要有委屈情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3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三讲”漫笔

  不要有委屈情绪
  张登贵
  “三讲”教育中,群众给一些领导干部提了不少意见,有的干部感到很委屈:“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却落下一大堆意见。”
  这种委屈情绪如果不消除,不仅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而且“三讲”教育的效果也会被打折扣。
  委屈情绪的产生,其实是对群众对自己缺乏认真分析、准确定位的缘故。
  群众对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意见一大堆,首先是因为这次“三讲”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少讲成绩、多讲问题,甚至不讲成绩、只讲问题。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领导干部来说,成绩肯定是主要的,如果让群众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成绩一定也是“一大堆”。
  之所以“意见一大堆”,还因为较长时间以来,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像这次“三讲”教育这样,认认真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能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有意见随时有地方说,也能有人听,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那么,即使相隔时间再长,也不至于积累起“一大堆”意见来。
  “一大堆”群众意见中,或许有一部分是误解。本来是件好事,却以为是错事;本来出于好意,却怀疑有“猫腻”,等等。如果多数群众对同一件事有误解,极有可能是你没有把道理讲清楚,或者办事的透明度不够。所以还是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少埋怨群众。
  辛辛苦苦工作,群众仍有意见,还有一种可能是没有“苦”到点子上,或者效果欠佳。群众关心的事不积极去做,群众不关心甚至反对的事,你却“苦”此不疲。这样的辛苦,群众是不会领情的。有的虽然“苦”到了点子上,但或者因为动机不正,或者思路不对,或者方法有问题,结果好事没有办好。好事没办好,群众有意见,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上述几点想明白了,不仅委屈情绪能少去很多,而且还能建立起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的好作风。这正是“三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