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拳拳助老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3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

  拳拳助老意
  今年65岁的杨兴淑老人,原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图书馆的管理员,退休后做家具生意。赚了钱,她首先想到的是山区那些贫困无靠的老人。从1997年春节起,她每年坚持给敬老院孤寡老人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去年,她听说全国助老工程发起了助养全国贫困老人的活动,又积极参加,至今已结对助养了京西山区的11位贫困老人。
  最近,笔者访问了这位朴实可亲的老人。她说,自己从小受过不少苦,知道贫困的滋味,更知道无依无靠的孤寡贫困老人的艰难。身为已拉扯大了7个儿女的母亲,杨兴淑老人不自己享清福,而是积极救援贫困老人,不仅仅出于女性的同情心,更重要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她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讲奉献的,人退休了,党心在。她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上还有余热,有责任为国家分忧,有义务继续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她觉得,助养特困老人,是她和一切富裕起来的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共产党员有责任带动还不富裕的群众一起致富,也有责任让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她说,自己是一个一无所长的退休职工,之所以能拥有一个每月可以上交2000元税金的家具店,完全是靠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自己发了财,理应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她认为,把钱花到扶助贫困老人身上“最值”。
  杨兴淑老人文化不太高,话也不多,但她在尊老敬老和帮扶贫困老人的认识上,不仅充满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对社会的那份忠贞不渝的责任感,更渗透着她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今年5月,杨兴淑老人响应“助养万名特困老人行动”的倡议,第一个登门给贫困老人送助养金,一次就助养了7人,每人500元。最近,她又做了一些调查,准备就近再助养3位特困老人。
  全国助老工程办公室王建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