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人情消费,让人如何承受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3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专题调查

  人情消费,让人如何承受你!
  最近,笔者在鲁西南几个县区调查发现,人情消费负担已经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同事、亲戚、朋友婚丧嫁娶、过生日、开业庆典等都要送礼,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
  人情价越涨越高
  据了解,县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每年平均用于喝喜酒、送丧礼等人情消费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有的一天接到两三个请柬,礼金最少50元,一般100元,多的上千元。
  农村办喜事一般请二三十桌客,每桌花费250至300元,整个喜宴一般花费上万元,讲究一点的花费1.5至2万元。乡镇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办喜事绝大部分到饭店请客,有的还要到县城的酒店,少则20桌,多则50桌开外,档次一般每桌不下300元;举行婚礼时大都有录像机、照相机跟踪服务;讲究一点的人,新娘敬酒时还要给50至100元的红包。
  丧事大操大办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发丧大多要花费上万元,有的要请两个喇叭班子,并由原来的扎罩子、纸轿、纸马等发展到纸汽车、纸彩电、纸冰箱、纸洗衣机等。孝布发放面也很宽,一般占到吊唁人数的1/5,凡是被发白大褂的少则交礼金50元,多则1000元以上。有些讲究的还要到饭店订酒席。
  据统计,普通农家一年送礼、随份子的花费500至800元,乡镇机关干部年均送礼不下25次,年均达1000元以上,有的还要高一些。乡镇干部、管区干部负担更重,有的一年光红白喜事就送礼达2500多元。村干部这方面的负担也很重,群众办喜事一般都请村干部到场,每次要拿50元左右。
  现时,农村人办喜事有的也到乡镇驻地饭店或县城大酒店请客。一般按50桌计算,可收礼2万元,每桌开支按300元计算,1.5万元被吃掉、浪费掉了。人们竞相攀比的结果,苦了那些收入不高、条件不好的群众。办吧,作难;不办吧,面子上过不去。只好咬着牙东借西凑,末了欠一屁股债。据调查,有的办一次喜事或丧事竟欠债二三万元。
  人情债难以招架
  人情消费是从我国几千年来礼尚往来的生活传统中演变而来的,在强化人际关系、沟通思想感情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不少人认为人情消费是脸面钱、感情钱,不送礼有失脸面、交情,遇事难办。目前,企业下岗人员不少,有的乡镇长期拖欠干部工资,农民手头也不宽裕,这种人情消费实在让人承受不起。由于人情消费的范围越来越广,由原来的同事、朋友发展到同事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爷爷、奶奶,甚至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家的红白喜事也要随份子,有的人一天要摊上好几件这样的事情,疲于应付,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随着人情消费“标准”越来越高,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在礼金的多少上,淡化了人间真情,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庸俗化。不管是喜酒,还是丧事,送礼、收礼的双方都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大部分被吃掉,丧事中扎的纸马、纸车等更是白白被烧掉,造成财富的极大浪费。
  人情消费该减负
  在人情消费已成为一种风气的情况下,制止大操大办单靠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很难从根本上奏效,如喝喜酒,往往是通知范围大了人们反感,范围小了没接到通知的人也有意见。遏制人情消费,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倡导社会新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倡新事新办,勤俭持家,厉行节约,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节日期间,报纸、电台、电视台可举办专题栏目、节目进行宣传,文化部门应挑选一批优秀的影片(主要是婚丧嫁娶新事新办方面的)在各乡镇、村巡回播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其次要制定社会规范。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行节俭办红白喜事。建立约束机制,对人情消费进行引导、规范、管理。三是严格稽查。对大操大办甚至借机敛财的干部要严肃处理,直至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山东金乡县委办公室峰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