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把文明带入新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3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年终专稿

  把文明带入新世纪
  本报记者袁建达
  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红红火火,不断创新,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中国人从当年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如今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的观念、文明的意识、文明的行为已逐渐深入人心。文明,正伴随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与全世界一起迈向新世纪。
  上篇
  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成了当今我国社会的一道壮丽景观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总工会总要集中时间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总工会和各地工会共筹集慰问款16亿元,与各级党政领导一起,慰问了7万多户困难企业和480多万户困难职工,基本上做到了对国有企业困难职工家庭普遍进行走访和对特困职工家庭及时进行救助。
  在全国总工会的带动和启发下,各地开展了以“讲文明、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为灾区群众、下岗职工、残疾人和有特殊困难的人群排忧解难。
  热烈温馨的“送温暖”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重要载体,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道德水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一年来,共青团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推进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三下乡”等活动。他们组织青年志愿者为昆明世博会、北京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志愿服务。团中央今年向150个贫困县派遣了3000名青年志愿者,在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实施了研究生支教扶贫团。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希望工程接受捐款就达1.7亿元,资助失学儿童11万名,资助建设希望小学438所。今年暑假期间,全国共有60万大中专学生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在主要窗口行业、工业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全面展开。在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中,涌现出沈阳南湖街道等一批先进典型。团中央还举办了首届乡村青年文化节,组织农村青年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文化卫生活动。
  我国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各级妇联以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澳门回归等为契机,组织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对妇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轮功”被取缔后,各级妇联立即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对“法轮功”练习者中的女性做了大量的教育转化工作,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妇女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及一切违法现象。全国数以万计的“妇女禁毒协会”、“妇女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全国妇联进行了第二届“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工作,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家庭典型。在“国际老年人年”里,各地妇女开展了向老年人献爱心、“五好文明家庭奉献月”等活动,促进了敬老爱老文明风气的形成。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加大了“春蕾计划”实施的力度,一年来共帮助15万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各地还继续以“妇女·家园·环境”为主题,发动妇女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全总今年表彰了1000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表彰了十大杰出职工和十名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领导干部。团中央推出了秦文贵等一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妇联表彰了一批优秀妇女干部和先进妇女典型,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巾帼创新业”报告团和女法官巡回演讲团。这些先进人物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硕果累累。这项活动是1997年中央文明委成立后,根据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开展的。活动重点解决文明言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问题。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广西南宁市从抓好摊前一个桶(垃圾桶)、街头一个岗(交通岗)、路上一辆车(出租车)的“三个一”入手,使这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进步。安徽合肥市的“三个起来”,即:把垃圾装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门前包起来,做法简便易行,收效显著。
  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在全国城乡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壮丽景观。
  下篇
  从实践中总结的丰富经验,成为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不但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好学好用、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成为我国人民在新世纪继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作出的许多重大决议都强调,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各地、各人民团体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创建文明城市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树立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创建文明村镇同广大农民求发展、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创建文明行业同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这些做法由于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摈弃了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因而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广东肇庆市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后,一年内游客增加了50%。四川绵阳市认真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面貌、市民素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成为四川省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面向群众,依靠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深得人心,关键在于这项活动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兢兢业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央文明委成立后开展的第一项活动,就是“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服务质量、文明言行问题。实践证明,这项活动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改掉了人们的许多陈规陋习,使文明逐步进入到人们的语言和行为中。辽宁省沈阳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创办了市民投诉中心,群众遇到困难或问题,可以随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杭州、长春等地也都开通了市民服务热线,着力解决群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山东省的一些地方把报警的110、科技110、司法148都统一联网,向群众提供更多的方便。在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接受群众监督和实践检验方面,各地也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今年年初,青岛市文明委在全市开展了“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群众反响强烈,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出主意、想办法,形成了一个人人关心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基层干部和群众创造了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好形式。中央文明委及时推广了这一好做法,使这项评选活动在全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重在建设,以人为本。这是党的十五大规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政策。各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江苏张家港市着力塑造“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黑龙江大庆在原来“三老四严”的基础上,又塑造了“二次创业”精神。中直机关开展的“创建文明机关,当好人民公仆”活动,中央国家机关开展的“创建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中宣部、人事部和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开展的“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中央文明办和国务院纠风办在全国开展的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的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好法官活动,公安系统开展的“人民满意的派出所”活动等,都以党政领导为重点,通过端正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持之以恒,齐抓共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持续不断地抓下去。“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原来计划搞半年的时间。活动开展以后,成果显著,群众欢迎。中央领导同志到安徽调查,根据大家的要求,提出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思路将这一活动长期开展下去。活动的重点,从原先的抓文明言行、交通秩序等四方面发展到“主题不变、充实内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这项活动已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一些省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齐抓共管。福建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制省文明委的有关干部考评文件;河南、宁夏的文明委制定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制度;还有一些地方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使精神文明建设逐渐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高举着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中国人民,面向新的世纪,在精神文明这一领域正在描绘更新、更美的画卷。
  (本文资料来自中央文明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