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拉动内需看儋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拉动内需看儋州
  本报记者鲍洪俊
  儋州,一个位于海南岛西部的城市。
  谁也没有料到,最近三年多来,困难重重的儋州竟会在需求不振的宏观背景下逆势而上,悄然崛起——
  让农民能挣会花
  儋州市区那大城西北部,一片由清一色别墅组成的亮丽建筑群拔地而起。蓝天丽日下,装饰着瓷砖、蓝玻璃的小楼鳞次栉比,让人心动。市委书记、市长朱选成说,市里规划这片新市民小区,占地六百亩,现已竣工五百栋农民别墅;在建或即将动工的不下一千栋。全市农民在市区和乡镇所在地兴建的小楼超过二千栋;今明两年至少再建二千栋。农民进城镇建房热得很啦!
  儋州怎么想到让农民进城镇建房?
  原来,这几年儋州农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拓宽农民挣钱的路子:种植十多万亩冬季瓜菜,推广三十万亩良种甘蔗,增加三十万亩橡胶,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市财政还拿出三百万元,扶持农民购买卡车,进入流通领域。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百分之十;还涌现出一大批年收入超过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民们挣钱越来越多,如何合理花钱消费成为新课题。
  与瓜商菜农交心的结果,市领导找到了启动农民消费的突破口:建房历来是农民的大宗消费项目,为何不发动农民进城镇建房?!农民建一栋小楼,花费二十万元左右,四千栋就是八亿元,建房不仅直接拉动建筑业、装修业和家电、家具业的消费,还可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税收,发展小城镇,加速城市化,真可谓一石三鸟。
  市里主意拿定,旋即出台政策,鼓励农民、渔民、外地客商来市区那大城建房;相应的配套措施,也很快制定出来:杂费,免;手续,简。市政府专门成立“建房简化手续办公室”,职能部门集中办公,申办建房者当天即可办完手续,进场施工。市里还无偿提供专家设计的建筑图纸,供农民挑选。
  富裕起来的农民,花钱真是痛快啊!市里提供的图纸,大多是二层楼,而农民一般都盖到三层。如今,进那大城建房不仅成为儋州农民的时尚,也成为邻县农民的选择。仅八月下旬的一天,建房申请者中,就有二十三户外县农民。
  “放”出多元投资主体
  拉动内需绕不开亏损国企这道坎儿。
  市领导清楚:拉动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企业技改投资。这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问题是,全市五大糖厂、一家水泥厂亏的亏,停的停,下岗职工两三千,债务负担过亿元,银行不肯贷款,财政无力注资,技改投资又从何谈起?
  儋州急中生智:与其把国有资产捏在自己手里亏损流失,落得一个债务沉重的空壳产权,还不如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果断地把亏损国企“放”给社会投资主体盘活增值。
  儋州市大宝水泥厂,年产量15万吨,停产6年,300多名职工全部下岗,工厂内杂草丛生,一片衰败景象。去年6月,市领导在多次努力未果的情况下,试探着拜访一位多年从事水泥生产经营的企业家,商议将企业委托给他经营,条件是“企业救活,职工进厂,按章纳税”。这位企业家经过考察,毅然同意受托经营。他很快筹资800万元,改造工艺设备,增加生产线,使得这家死火多年的企业,在4个月内奇迹般地恢复生机。今年,企业又做出决策,再投1000万,将企业规模扩大到年产30万吨。企业生产的“大宝牌”水泥一举打进海口美兰机场,成为走俏市场的名牌产品。
  海头糖厂年榨甘蔗10万吨,规模小,设备旧,技术落后,效益不佳。市领导经过深入调研,果断拍板,与广东一家糖业公司实行股份合作。这家公司马上拿出1000万元,更新设备,将生产规模扩大到15万吨。亏损严重的那大糖厂,出售七成股权后,也同样很快走出困境。
  得到实惠的首先是职工群众和农民兄弟。蔗农捏在手里多时的甘蔗白条兑现了;原来仅能拿到最低生活费的职工,开始尝到奖金的喜悦。
  现在,儋州的工业企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技改高潮,企业效益大为好转,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改革后,光5家糖厂每年产生的税收,就是上千万元。
  为社会投资清障
  儋州人正在叫响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以儋州人的热心和诚心,换来投资者的称心和放心。”全市上下以优质的行政服务、优良的投资环境,日益激发起社会投资进入儋州的冲动和兴趣。
  一位在木棠镇投资的台商,找到市领导告状:某副镇长因为承揽他的一项工程未遂,明里暗里处处刁难他,还唆使农民哄抢他工地上的水泥建材。市纪委调查证实上述情况后,市委立即召开常委会,给予这位副镇长“撤职调离”的处分。
  为了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社会投资进入清除障碍,儋州成立了“一审三办”———外引内联项目联审办公室、简化手续办公室、项目跟踪落实办公室、建房简化手续办公室,一个窗口对外,帮助客商办手续。市党政负责人坚持每周主持项目联审。以往几个月才能办妥的项目审批,如今只要一两天,甚至两个小时就可以办完。
  今年5月18日,儋州举办第三届’99儋州花城生态文化游暨“5·18”招商会,境内外3000多名客商蜂拥而来。香港客商包了两架飞机赴会,一下子慕名来了300多人。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开工。由马来西亚、美国客商与省农垦合作兴建的儋州橡胶制品工业城,投资额达5亿元。海口龙泉集团董事长符史钦,在儋州设立分店,因为“这里投资环境实在太好”,决定再投巨金,在儋州修建一座四星级的龙泉花园宾馆。眼下的儋州,宛如一个偌大的建设工地。市区那大城新规划的中心大道两边脚手架林立,20多个项目争先恐后,摆开建设擂台。社会投资强度持续加大,带动建材价格上扬。儋州市场上的红砖一度涨到两毛八分一块,逼得市政府实行“最高限价”。
  需求旺盛的儋州,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儋州经济增势不减,三大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均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更是一马当先,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幅高达25%。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今年将超过60亿元,成为岛内仅次于省会海口的经济大市。儋州的投资消费之热,经济发展之快,成为一道催人奋进的独特风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