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把握科技就是把握未来——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3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把握科技就是把握未来
  ——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访谈录
  本报记者张友新曾小华
  近日,记者在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办公室采访了朱丽兰部长。在谈话中,这位女部长纵论国内外科技创新,就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请问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与特点?
  答: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能源、航天、海洋、医学等高新科技蓬勃发展。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自身在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如果我们今天不能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未来。
  信息技术正处在新的起跑线上。人们正在讨论后PC时代,认为计算机的发展就像以前电动机的发展一样,当时看不见电动机,但电动机无处不在。计算机的发展也是如此,它甚至可能出现在你的衣服上。现已有一种功能型衣服,里面有传感器,聋哑人穿着,你说话它能听懂你的话。计算机的这种走势非常重要。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将来计算机和人的关系,包括各种机器人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因特网正处于再次腾飞的阶段。现在上网的人和利用因特网来交易交流的人日益增多,整个网络经济对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并将造就网络的一代,美国现在上网的中小学生已有1000多万。因特网促使人的智慧以乘积方式递增,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它使人们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启发人的创造性。对于这种趋势,我认为应该很好地把握,尤其是经济方面。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上网情况和电子商务方面相差比较远,如果不缩小差距,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还可能成为一个战略问题。
  下世纪初,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如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将处于一种新的创新浪潮之中。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了1/3,估计2003年测定工作基本都能完成。有人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之树,它可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相提并论,甚至比前两个计划还要影响深远。因为它探索的不只是生命的奥秘,还能操纵生命,定向进化,同时与商业相联系。生物技术现已显示出商业前景的曙光。基因竞争将变得十分激烈,比如说,一些疾病基因的发现是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像美国发现的肥胖基因,专利卖到2000万美元。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医药、制造业都会发生很重大的影响。
  另外,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也将是下世纪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它意味着人类向微观世界进军,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制造材料,促使材料发展的智能化、功能化、复合化。比如,已经诞生的智能化材料混凝土,用它建造的桥梁和高楼大厦,如果碰上地震或其他意外情况,智能混凝土能事先发出警告,这样就可以避免现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严重悲剧。重要的是,纳米材料将引发整个制造业的大变革。诸如纳米汽车、纳米竖琴、纳米卫星、纳米飞行器,以及战争中的微型武器等将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人说几年后昆虫微型军将活跃在战场上。
  问:美国、欧洲的技术创新对它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变革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美国经济为什么多年来持续增长?这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美国新经济的兴起实质上是在对90年代初期与日本竞争的失败进行深刻检讨、吸取教训后开始的。那时在家电方面,虽然原始发明在美国,但产品都是日本的,美国吃了大亏,于是美国在科研方面作了很重要的投资,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狠下了功夫。同时,美国当时着手信息网络建设,影响全球,效益很大,现在由于信息高速公路太拥挤又提出建设第二代信息高速公路,到2000年它的速度要比现在提高100倍,再过两年要比现在提高1000倍。总之,美国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方面,实质上又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欧洲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及网络经济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对此欧洲已有认识,目前正在急起直追。但欧洲最近也有一个新的趋向,即可能在无线通信方面占有优势,他们准备从这个起点出发来追赶。值得研究的是芬兰,该国经济以前不是太发达,90年代初经济很困难,但它变压力为动力,实现了转变。最典型的就是诺基亚,它在通信方面走在世界前头。整个国家基本上实现了以资源为主的经济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变。芬兰的科技部长对我说,他们的经验有两条:第一条是看准了方向就去试;第二条是不断调整,同时企业和大学、研究院所密切合作。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产学研搞得好。当然,这也有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
  问:中国科技如何迎接加入WTO?
  答:我认为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科技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力。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西部大开发、国企整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更好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加入WTO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重要的是中国自己要有力量。比如说CIMS,这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1980年我们的水平跟人家相比几乎是零,那时想跟人家合作,人家根本不理你。在开放环境下搞国际合作,实质上是玛瑙换珍珠,珍珠换玛瑙,你没有水平和实力,想跟人家合作,没有门,靠边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了。我们已经在200多个企业搞CIMS示范工程,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还得到了美国的工业领先奖。只要依靠科学技术,不管是在与外国竞争方面,还是在设计、管理、工艺、效益方面,我们的企业都可以上档次,我国在科技同企业的结合方面也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头。
  问:您对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及影响作了清晰的展望和描述,但面对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新知识、新技术,人们该从何处着手?
  答:重要的问题是学习。从这些大的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下世纪科技的发展势头、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巨大影响。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有人估计,如果在1950年的时候人类知识的总量翻一番大概要50年,而到了2020年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只要73天。所以说,学习跟不上就不行。知识经济就是在这么一种科技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出现的,它要求我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经济进行再认识和再学习。
  这里说的还不是一般的知识,只有创新的知识才更有力量,才能在经济竞争中获得核心能力和知识产权。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就要重新认识知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小平同志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就非常关键。古往今来科技都发生作用,只是到20世纪后期,它才成了第一生产力,成为一个主导因素。将来呢?是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是知识创造财富。所以江泽民主席强调,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要把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提高到政治意识的高度来认识,同时在全社会提倡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的环境要求我们有一个学习机制,就是善于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我们自己的创新,形成我们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后发优势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