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众奏“绿色交响”——北京延庆县靠生态建设带动山区开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3版(经济)
专栏:山区的希望⑧

  众奏“绿色交响”
  ——北京延庆县靠生态建设带动山区开发
  吴坤胜郭东亮
  临近岁末,京郊山区面积最大的延庆县有两件事被看重:
  ———接待游人和旅游收入继续保持京郊区县的第一名。
  ———出口蔬菜创汇1600万美元,雄居京郊各区之首,保持着“首都北菜园”的称号。
  绿色的耕耘
  谈起延庆人的绿色“情结”,延庆县委书记张志宽向记者讲述了延庆曾遭到大自然惩罚的经历——
  1972年7月26日至28日,在5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延庆东部山区遭特大暴风雨袭击,随后出现了泥石流,冲毁房屋270多间,冲走大牲畜347头。
  那时,延庆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结果是绿色逐年减少,全县绿化率仅为10%。
  无情的泥石流发出了警告,延庆人认识到保护生态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从此开始了持之以恒的绿色开发。
  位于八达岭长城和官厅水库之间,有一片遍地是拳头大碗口大鹅卵石、寸草不生的南荒滩,面积达5.6万亩。因它靠近官厅水库北面的华北地区著名的狼山风口,每当大风来临时,这里沙尘飞舞,天空一片橙黄。有一首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今天黄沙起,明日到京城。为绿化南荒滩,锁住通往首都的风口,延庆人采取挖深坑、填客土、栽大苗、打水井、建蓄水池等办法,硬是在荒滩上栽种树木250多万棵,成活率超过98%。
  延庆山区占全县总面积73%,盆地平均海拔超过500米,水土流失一直困扰着延庆的百姓。县政府有计划地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整修梯田坎地、营造水保林、经济林、种草和封育治理齐头并进,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22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地流失面积的82%。近10年封山育林2.6万公顷,植树造林3万公顷,全县的林木覆盖率上升到55.4%。
  绿色的护卫
  在积极播绿、种绿的同时,延庆人护绿行为也令人赞叹。
  延庆山区有5万多农民,他们的生活用柴对山坡植被的威胁可想而知。延庆县从1990年起开始实施“经济移民”工程,先后将生存条件恶劣的40多个村庄7000多户3万多人搬迁到川区平原。在帮助这些农民拔掉穷根的同时,也使四五十万亩山林得以休养生息,起到了防风降洪的明显效果。
  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往往是一对矛盾,在这两者之间,延庆人选择了后者。近10年,延庆共拒绝审批30个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相继关闭了造纸厂、化肥厂、糖厂等13家污染型企业,对14个污染工艺进行了改造,一度棕黑腥臭的妫河又恢复往日的清澈。
  建立自然保护区,一般由国家和省一级政府确定。延庆人为了护卫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避免因资金、技术不足而造成对这些资源的粗放掠夺型经营,自1996年起,相继建立了玉都山、太安山、莲花山等1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加上境内国家级的松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全县总面积的26.7%。
  县城要砍掉一棵树,必须经县长批准,这在延庆已成惯例。建造八达岭温泉度假村时,按原设计方案,需砍掉22棵古柳树。时任县长的张志宽闻讯后,找到有关设计人员,为这些柳树“求情”。最后,设计方案修改了,工程量和建设资金增加了许多,但这些古柳树却保住了。
  绿色的收获
  1998年7月5日14时至6日凌晨5时,一场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雨席卷延庆东部山区,降雨量达356毫米。但人们担心的泥石流没有发生,也没有出现人畜伤亡事件。
  延庆把山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终于收到丰厚的回报。1996年延庆县被国家列入重点首批生态示范区。延庆的环境和空气也随着开始升值,以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延庆生态经济初见成效。
  长期坚持以绿化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使延庆空气纯净、水质清净、土壤干净,成为国家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延庆成为首都的北菜园,最红火时占夏季京城蔬菜供应量的1/3。
  目前,延庆出口蔬菜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还有10万亩玉米、3万亩果品,今年初国家外经贸部授予其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的直接进出口权,对这里的蔬菜出口真可谓如虎添翼。
  现在,延庆人开始将无污染优美的自然环境当作旅游资源来利用开发,逐步形成很有特色的“生态旅游”。1988年,融山水林草于一体,蕴涵蒙古风情的康西草原正式开放;1993年夏,拥有华北最大原始次生林的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向游人敞开胸襟;1995年夏,风景如画的野鸭湖度假村开始营业;1998年夏,妫河漂流迎来第一批游人;1999年春,拥有六个景区的仓米古道向游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