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俄罗斯政坛波澜起伏 经济止跌回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6版(国际)
专栏:1999年终专稿

  俄罗斯政坛波澜起伏
  经济止跌回升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刘刚
  1999年是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换届选举年,俄政坛波澜起伏,政治斗争接连不断,俄一年内三次更迭政府,国家杜马与总统发生严重冲突,杜马甚至启动了弹劾总统机制;社会上出现不稳定局势,爆发了达吉斯坦和车臣战事;经济上虽出现好转趋势,但仍然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明年是俄总统选举年,有人认为,今年的杜马选举是总统选举的预演,其结果表明普京总理为角逐总统宝座已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十分复杂,随着投票时间的临近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情况。
  去年俄罗斯政治危机不断,一年内先后四位总理执政: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切尔诺梅尔金(代总理)、普里马科夫。经济上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银行瘫痪,大批工厂停工,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普里马科夫受命于国家危难之时,经9个月的“‘左’‘右’逢迎”,终使俄罗斯政治局势初步稳定,经济上也出现了新的转机。但今年5月12日,俄国家杜马决定13日起连续3天听取对总统的指控报告、15日对弹劾总统进行投票表决的前夕,叶利钦解除了普里马科夫的总理职务。叶利钦做出此决定的表面原因是,普里马科夫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无所作为。但有分析说,叶利钦认为普里马科夫政府左的色彩太重,这是杜马选举之前他所不能容忍的。5月15日杜马弹劾总统的表决宣告失败,由于议员担心杜马被提前解散,因此杜马顺利地批准了斯捷帕申作为新总理的总统提名。然而,斯捷帕申在总理的位置上只干了两个月零20天就被叶利钦撤掉,换上了国家安全秘书普京为总理。这次叶利钦总统连表面原因也没说,但人们普遍认为,总统对斯捷帕申在对待车臣恐怖分子及杜马中左派问题上的“过软”立场十分不满,而新总理普京在这两个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普京上任100多天便成为家喻户晓的“铁腕总理”。
  12月1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投票结束。这次选举结果既展示了各政治力量长期较量的最后结局,同时又预示了俄政坛未来斗争的大致走向。本次选举中俄共以微弱优势超出“统一”运动,这与上次杜马选举时俄共以绝对优势领先形成鲜明对照。在上届杜马中俄共议员席位占大多数,本次选举结果使俄共在杜马中失去主导地位。
  在这次选举中,两个公开表示支持普京竞选总统的党团“统一”运动与“正义力量”联盟得到了可观的选票,这一情况十分引人注目。专家分析说,未来杜马中“统一”运动与“正义力量”联盟联合对付俄共的态势已经形成,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亚博卢”集团和日里诺夫斯基集团也会加盟其中。“祖国—全俄罗斯”联盟领导人卢日科夫也表态说,在经济问题上“祖国—全俄罗斯”与当局有共同语言,在社会问题上将与俄共协调立场。由此看来,在未来杜马中“中右力量”将成为主流。
  “祖国—全俄罗斯”联盟没有获得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所期望得到的票数,这不仅表明他们在杜马选举中失利,同时也预示了两名总统候选人的未来得分。
  目前,俄罗斯上上下下关心的头等大事是车臣问题,该问题的实质,普京已阐述得十分明确:车臣武装分子在国外极端宗教势力的支持下,数次潜入达吉斯坦,这是他们试图建立从里海至黑海“大车臣”迈出的第一步。此外,国际恐怖分子还图谋破坏俄罗斯其他一些共和国的局势。这在战略上对俄罗斯构成了威胁。这是俄首先在达吉斯坦,而后在车臣采取坚决行动的原因所在。另外,车臣恐怖分子劫持、残害人质,在莫斯科等地炸毁居民楼,造成300多人死亡的残忍行径遭到人们的深恶痛绝。从8月开始,俄军的剿匪行动取得了节节胜利,随着军事行动的不断深入,军人伤亡数量有可能继续增加,难民潮也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的更大关注,但当局在车臣问题上的坚决态度赢得了军界的赞扬,获得了百姓的支持。目前俄军已控制60%以上的车臣领土和90%左右的车臣居民。俄军方已宣布,将在两三周后解放匪徒占据的最后一个大城市———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明年2月将彻底消灭所有匪徒及恐怖分子。
  自去年8月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曾经对今年经济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经济专家也曾预测今年俄罗斯将出现通货膨胀上升、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的情况。然而与预测相反,今年俄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去年,全年工业生产总值达3万亿卢布,比去年增长了7.5%。基层企业的财政状况良好,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3.5%—14%不同程度的增长。普京认为,这样的增长速度“谁也没有预料到”。
  此间有分析说,取得以上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俄政府“制定和贯彻了理智、明确的政策”。今年虽然政府更迭了三次,但政府的经济政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甚至连政府班子也变动不大。政府适度发行货币,严格控制支出,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另外,鼓励发展民族工业,对酒类等产品实行垄断专营措施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外部环境上,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也给财政收入带来了福音:石油价格由去年每桶9美元上涨为目前的20多美元。只是石油出口一项可使俄财政一年多收入100亿—200亿美元。
  俄经济虽有好转势头,但仍处举步维艰阶段。政府最大的难题是支付外债利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俄罗斯每年须支付130亿—190亿美元的利息。其次,居民的实际收入仍在下降,过低的购买力将制约生产发展。据报道,俄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有57%的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再次,今年粮食产量为5780万吨,到明年收获新粮还有1000万吨的缺口。有评论说,政治上的不稳定使经济保住微弱上升趋势十分困难,况且俄罗斯的经济难题是多年淤积而成,指望在短时期内就有大的起色是不现实的。
  (本报莫斯科12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