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基础设施领域改革的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5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基础设施领域改革的意义
  □甘远志
  最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海口市举办了“中国基础领域改革研讨会”,来自德国、美国、丹麦、卢森堡等国及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机构和我国有关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的代表,就基础设施领域改革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从战略高度把握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与会代表认为,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目前,中央及时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已使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国家投资能否带动社会投资将直接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抑制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仅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且造成加工业、商品流通业等已市场化的行业投资过度,重复建设严重,供大于求,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改革从产品领域拓展到包括资本市场、土地使用权市场、劳动力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明显滞后。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的系统性显著增强。因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方位推动改革进程,愈益重要。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革不适当的垄断和行政性分割等阻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因素,以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带动整个社会投资的增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将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科学认识基础设施性质的基础上对基础设施领域分类改革。与会代表认为,大量事实证明,基础设施领域内的行业并不全都具有垄断性,而往往是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而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一些领域自然垄断性的色彩正在逐渐淡化,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行业也有可能逐渐向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开放。同时,大部分基础设施行业既有公益性也有营利性,即使是某些纯公益性的行业,也带有商业性的色彩,完全可以按照商业化的原则进行运作。目前,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为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应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进程,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改革。在改革中,应把产权的变革和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的变革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要减少乃至解除对民间资本进入某些基础设施领域的限制,为民间资本提供一个与国有资本和外资平等竞争的机会,从而拉动整个社会的投资需求,推进改革的深化。
  循序渐进地推动基础设施领域改革。与会代表认为,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应依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入手,从竞争性和营利性较强的行业和部门入手,从垄断比较容易松动的地方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进。在做法上,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应做到四个结合: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相结合;与区域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相结合;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相结合;与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相结合。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垄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快建立竞争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