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德国人的“家庭小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德国人的“家庭小工厂”
  黄学锋
  在同德国人的接触中,他们勤劳勇敢、朴实无华的精神,自己动手、一专多能的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结识的德国朋友中不乏动手能力特别强者,但我始终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后来有机会走访许多德国人的家庭,才明白了个中奥秘。
  德国人的家里一般都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几乎家家都在地下室里辟出一间“家庭小工厂”,尽管规模、大小、设施不近相同,但目的都是用来为家庭服务,供大人和孩子在这里维修、拆卸安装、加工制造、做实验。
  卡尔先生是研究欧洲古代哲学史的教授,一天,他带我参观了他家地下室的“小工厂”。他的家是一座漂亮的别墅式三层楼。当我们来到宽敞的地下室时,我问他:“为什么‘小工厂’都设在地下室里?”他说:“在这里工作免不了敲敲打打产生噪音,为避免影响他人,所以设在地下室,另外也可以节省室内的居住空间。”这间“小工厂”约十七八平方米,四周墙壁和天棚都用雕花隔音板材装饰,屋顶安装了4只可调聚光灯。室中央放着一个大台子,上面固定着一台大老虎钳和夹具,还有两台电子加工设备,工作台下面是一个个小抽屉,里面装满各种规格的钉子、螺钉、螺帽、垫圈、管件和电子元件。一排工具柜靠墙摆放,打开柜子一看,我顿时目瞪口呆。这简直是个工具展览馆,从原始工具到现代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工、焊工工具,应有尽有。工具柜设计合理,工具摆放井然有序,常用工具挂在柜壁上,各式工具箱按利用率排列,不仅寻找方便,而且使用时不必挪动。由于地下室光线较暗,卡尔先生打开顶棚聚光灯,我走到哪儿,他操纵的灯就跟到哪儿。原来,这几个灯都是“活”的,天棚安装了导轨和滑轮,聚光灯可以水平移动,灯具固定在一个折叠杆上,只要用手轻轻一拉,就可以上下左右任意移动。
  “这么多工具能用得上吗?”我不解地问。“工具到用时方恨少啊!”他答道。接着,他又向我解释说,德国人没有借用工具的习惯,要用的工具都需自己置备齐全。“本来很多事人们都可以自己干,只是由于没有或缺少工具才变得束手无策,长此以往,人会变得懒惰和有依赖性。工具多备有好处,它促使人自己动手,使人能干和勤奋。”卡尔指着工具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着,哪些是他父亲的,哪些是他祖父甚至曾祖父留下的,他说他还要把这些工具传给下一代。“德国有句名言‘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天下’,瞧!我这不是用自己的手打下了自己的小天下吗?”他边说边摊开双手指了指他的家。
  的确,卡尔是自己打下了天下。他的三层小楼除了设计和盖房是请人帮忙,余下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干的,如房屋和地下室的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和安装等。许多德国人喜欢自己装修房屋,一来雇人太贵不经济,二来雇人干很难一切都合乎心愿,三来自己动手随心所欲,乐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此来影响和培养下一代自己动手的能力,让他们懂得要勤劳,一切靠自己而不能坐享其成。除此之外,卡尔还自己修理家中的汽车、机动游艇、电器设施、上下水管等。他把这些都归功于他父亲家中的“小工厂”,他从小就在那里跟父亲学会了一切,从而终身受益。
  临别时,卡尔对我说:“中国有句名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也正是我们德国人的座右铭和人生准则啊!”卡尔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是啊,正是以这种精神,德国人创造了二战后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他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繁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