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分娩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分娩前后
  王农
  大嫂安娜要在国外分娩了。国内的老人频频去信,千叮咛万嘱咐:“你们虽身居海外,但仍是中国人,一切要按中国风俗办。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学,但种族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不能太将就,千万要注意母子的身体平安。”这也难怪,安娜已36岁,属高龄产妇,最要命的,是她的德语还未达到能回答医生种种提问的水平,甚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表述不清。
  在德国,平时看病都到私人诊所,只有急诊或须住院时,才由私人医生开转院单。哥嫂在临产前两周与医院取得了联系,经检查确诊为胎位前置,作为重要病人注册。1月25日午夜,安娜肚子阵阵发疼。他们连夜上医院,医生立即作检查,大哥在一旁任翻译,护士的准备工作按部就班,一切都井井有条。负责接生的是一位65岁的男大夫,十分精干,人也和蔼,产妇和家属都非常放心。他决定立刻进行剖腹产。2时45分安娜被送进手术室,大哥却被挡在了门外。30分钟后传来婴儿大声的啼哭,是个健康的女孩。
  4时许,安娜从手术室移至病房。她一个人住一间,旁边的另一张床空着。病房里有卫生间、彩色电视机、电话,干净舒适。护士一日三次来擦洗身子,换床单被单,家属无须动手。吃喝由医院提供,都记在医疗保险的账上,不用交伙食费。第二天,临床来了个老外产妇,她根本不讲产后禁忌,刷牙梳头理所当然地照章办理,下床活动也不能少。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她什么都吃,居然连冷水也不忌,喝起了矿泉水。问医生是不是要喝些什么汤,医生说只要是液体就能发奶,怪不得看老外在喝矿泉水。入乡随俗,哥嫂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一切照医生的办,刷牙梳头,护士用冷水擦身也就随她去了。医生说不用怕,这有利于刀口的血管收缩,刷牙利于口腔卫生,梳头利于血液循环。听听也有道理,看来国人的许多禁忌也有不科学的地方。
  按照国内的习俗,生男孩要向亲朋好友送红鸡蛋,听说后来改了生男生女都送。老外不懂这一套。不送没关系,周围还有其他中国人总得送一送吧。鸡蛋买来了,可找不到染鸡蛋的颜色,也不能拿画画的颜料去染。出院回到家想起国内老人的忠告,“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坐月子哪能只喝矿泉水,不吃红糖生姜,不吃老母鸡汤岂不要内亏。可红糖没处买,生姜老外不知是何物,别说老母鸡没处寻,就是老公鸡也找不到,店里卖的全是去头去脚的肉鸡块。新鲜的鲫鱼也没有,市场上的鱼都是从大西洋捕来的海鱼,经过加工做成无刺无皮的鱼肉,外面裹上一层淀粉皮,炸成半熟,根本无法做汤。中国人坐月子吃老母鸡和红糖吃了几千年,突然改喝矿泉水怎么行?医生的这条意见,大哥认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采纳。怎么办?好在牛肉、排骨、猪蹄什么的还能买到。于是,将就将就用这些东西炖了些汤喝。
  一晃8年过去了。大哥的女儿已快9岁,母子一直结实健康。看来,那次取长补短“中外合璧”的分娩、坐月子,经过时间的考验还是成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