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图书市场亟待强化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图书市场亟待强化管理
  张魁星
  新闻出版报1999年11月19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滩头阵地:鹿死谁手?》的文章,内容是关于安徽县城图书发行市场的调查,其中有两个县的集体个体书店的经营情况令人深思:
  一是全椒县城集体个体书店有二十多家,所经营的非法出版物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二是桐城市(县级市)有六十多家集体个体书店,其大多数主要经营盗版、非法出版物。更为严重的是,上述现象并非这两县所独有,因为“集体个体经营者销售的盗版、非法出版物在许多地方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当地主管图书市场的领导为什么视而不见、放任不管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有的主管领导存有“只要不卖黄色和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导致忽视集体个体书店经营非法出版物的危害性。许多事实说明,集体个体书店经营非法出版物的危害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造成了国有财产的大量流失。1997年,全椒县集体个体书店仅经营非法出版物的收入就达一百六十万元左右,况且,一个省所辖区域并非只有一两个县,而是上百个县。其二是使新华书店与集体个体书店的不公平竞争日趋激烈。新华书店作为一般图书销售的主渠道,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书,在同类书的价格上,相对较高;而集体个体书店因所售图书多数为非法出版物,并且不付前期创作、制作投入暨作者稿酬,不付编辑、管理费用,不付广告宣传费用等,所以往往以半价甚至更低一些的价格出售。其三是潜存着贩卖“黄色”乃至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危险。从图书市场发生的一些重大案例来看,有的个体书店的经营者见利忘义,有时受暴利驱使铤而走险。如果主管部门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他们就会隐蔽地经销“黄色”乃至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这类出版物一旦流入社会,势必腐蚀青少年身心健康、污染社会风气和破坏社会稳定。
  触目惊心的事实使人警醒。净化图书市场,提高正版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已是摆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然,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引起全社会的警觉和重视,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也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我们的图书市场才能走上积极、健康、有序的轨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