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上海进京节目引起轰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上海进京节目引起轰动
  王文彦
  12月初,上海进京演出的五台节目:新版越剧《红楼梦》、全本昆剧《牡丹亭》、话剧《股票的缘分》、新编历史淮剧《西楚霸王》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相继推出,每一场演出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几台戏之所以受欢迎,缘于它们将传统与创新融于一体,充分发扬了“海派”艺术的特色。
  近年来,上海的艺术家们努力探寻传统表现形式与现代审美的契合点,使“海派”艺术从偏重于形式创新发展为内涵创新与形式创新并重,实现了艺术品质上的升华。
  此次演出的新版越剧《红楼梦》既保留了原剧宝黛爱情悲剧的主题及广为流传的唱段,同时注入编导对贾府兴衰的思考。舞台艺术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使“海派”艺术所长的“机关布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新编历史淮剧《西楚霸王》中项羽以小生俊扮,他和虞姬的动作既具传统风格,又有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形体语言,以其浓重的审美追求、浪漫气质和英雄情怀深深打动观众。昆剧《牡丹亭》一方面尽量保留原著精华,一方面将原来55折精删为35折。“抒人性、倡人欲、展人情”的原著思想,通过舞台上杜丽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得到集中体现。这三出戏不但得到老观众的认可,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以货真价实为本,以包装策划开道,开拓演出市场,也使得上海进京剧目显得与众不同。
  这几台戏普遍重视包装。《红楼梦》每次演出结束时都请出首演的主要演员徐玉兰、王文娟与观众见面。《西楚霸王》以“俊扮霸王”吸引观众。《牡丹亭》则将“百年来首次全本上演”、“老中青三代名角共演柳、杜”广为宣传,演出前便吸引了媒体和观众的注意。
  但是上演剧目的成功之道还在于包装之后向观众提供了货真价实的“真玩意”。《红楼梦》堂景的亭台楼阁、家具摆设件件求真、求美;几位演员唱、做、扮相均酷肖徐玉兰、王文娟盛年。《牡丹亭》三组演员各有千秋。《西楚霸王》、《股票的缘分》以及交响音乐会也都以精良的制作和主创人员精彩的表演,给人以完美的视听享受。
  上海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创作者才能以更为开放、自信、沉稳的心态从事创作,投资巨大的大型制作才有物质条件。而人们有了消费文化精品的物质条件,对文化消费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创作者努力创作精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在这几部戏的创作过程中,上海市委、市政府既把握导向,又放手发挥创作、制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创作和运营环境。事实证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对市场经济不断探索、实践,才能为文化产品的市场运作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以及操作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