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父亲送我的书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

  戎马倥偬,五十年前父亲为我准备书包,给我讲共产党,讲“学不成,死不归”。我从张家口入学,最后进了列宁格勒一所大学的校门。几十年过去了,在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记忆犹新的仍是——
  父亲送我的书包
  聂力
  父亲太爱我了。1946年4月在张家口,他终于享受了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温文尔雅的父亲,身着灰色军装,整齐而干净。他的话本来不多,可是,每当我在他身旁,他总有说不完的话。起初,我听不懂父亲浓重的四川口音,父亲也搞不明白我满口的上海土话,母亲就充当了我和父亲的翻译。尽管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没有完全弄懂父亲的四川话,父亲那浑厚的语音,却使我感到格外亲切。
  在张家口那段时间,抗日战争刚胜利,仗一下子没打起来。父亲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还一次次地向旁人介绍:“这是我的女儿丽丽,刚从上海乡下接回来。”许多叔叔阿姨都赞叹:“聂司令员找到女儿了,真是件大喜事!”“看,聂司令员找到了女儿,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啦!”
  有个问题一直装在我心里。一天,我憋不住终于问父亲:“爸爸,你和妈妈这样疼爱我,当年怎么忍心把我留在乡下?”说真的,那会儿我心里对父母是存有一股怨气的。
  父亲听到我的问话,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他沉默了良久,温和地拉过我的手,说:“丽丽,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什么人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怪,一下子答不上来。
  “我们是共产党员。”父亲神态严肃,“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
  “听人家说,共产党是蓝眼睛,红鼻子,很吓人的!”
  “共产党是打反动派,解救普天下受苦受难人的。”父亲说着,把手伸进怀里,从胸前衣兜里掏出我小时候的那张照片,端详了一会儿,“爸爸、妈妈怎么舍得丢下你?那是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翻身解放,万不得已才忍痛把你留在乡下的。”
  已是十六岁的我,一下子很难从感情上同父母沟通,而父母也深知我心灵的创伤难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愈合。以后,父亲又多次耐心地给我讲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反革命。父亲对我说:“你不能怨我们哪。你受的苦和罪是旧社会造成的,要恨就恨剥削压迫人民的反动阶级,恨国民党反动派。”
  一天傍晚,父亲从办公室回到我们住的房子,把一个黑色的皮包递到我眼前:“丽丽,你看这是做什么用的?”
  我小心地伸出手摸了摸,望着父亲摇摇头。
  “这是战利品,也是爸爸送给你的礼物。”说这话时,父亲显得那么激动,“丽丽,告诉你,皮包送给你上学装书用!”
  上学?我有些犯愁了。我还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土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话,我也听不懂呀!
  “爸爸知道你上学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不上学就学不到知识,学不到本领,长大后怎么能干革命呢?怎么能为劳动人民做事呢?”说到这儿,父亲看看我笑了笑,怕我听不明白他的话,打了个手势指着我,“丽丽,限你在十天之内改掉上海土话!”
  父亲说这话时,语气非常坚定。
  “不过……”我停顿了一下,“我都这么大了,还上学?”
  父亲见我有些犹豫,端起桌子上的搪瓷杯子喝了一口水,然后示意我坐下,并让母亲在一旁为我当翻译,向我讲述了他青年时代到欧洲求学,“学不成,死不归”的往事。
  1920年1月,抱着学习科学的目的,父亲和一批青年学生历经艰辛到了法国,考入了德洛市的胡乃尔中学。第一次领到课本,父亲就急忙打开,看着看着,锁紧了眉头:课本内容太深了。又不懂法语,简直是太困难了。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父亲很快又展开书本,自学起来了。
  比学习上的困难更大的,是经济上的困难。父亲在家筹集的三百块银元,除去路费,再加上几个月来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开支,已经所剩无几了。父亲决心找工作,边做工边上学。他先是在蒙塔尔纪橡胶厂负责检验轮胎。后来又到了克鲁邹钢铁厂做工。父亲在这个厂里炼过焦,做过车工、钳工。炼焦的活又苦又累,一天下来,脸上、手上抹了一层黑灰,浑身累得像要散架似的,一坐下就不想再动弹了。
  法国的工厂、学校,大多没有宿舍。不论做工、上学,都要自己找住处。当然,饭也要靠自己做。父亲就和几个同学一起,租了当地人的一间房子住。有一次父亲上完课,又到工厂做了几个小时的工,才拖着沉重的双腿往回走。当时正值冬季,遇到了法国北部袭来的一股寒流,大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寒气逼人。父亲感到头昏眼花,双腿像灌了铅。他感冒了,回到住处,倒头便想睡下。忽然,他想起离家前我爷爷奶奶为他凑钱的情景,想起亲人送别时的殷切叮嘱,想起出国途中地中海的惊涛骇浪,想起刚到法国时陈毅的忠告:“这里与国内想象的大不一样,但已经来了,就要坚持下去。”
  父亲支撑着身子爬了起来,拉开煤炉子,燃火做饭。
  晚上,父亲拿出笔墨给我爷爷奶奶写了一封信,其中一段写道:“……去年留法勤工俭学会之发起,而男立百折不回之志而决往。既到法也,男敢不自勉。”在日后的另一封家信中,父亲这样写道:“男当在家起程时,心中即暗誓,学不成,死不归,且凡有失败,然后有成功,艰难困苦,乃为人之良师。”
  以后,父亲又写下一条幅,张贴在床头以自勉:“学不成,死不归。”
  父亲每当遇到困难,看看这张条幅,就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
  听了父亲的话,我暗下上学的决心。很快我进了张家口第一完小读书。从此,父亲送给我的皮包再也没有离开过我。这个皮包是黑白长方形的,比一般的书包要大一点,别看它很普通,却包含着父亲对我的厚望。
  五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还保存着这个已经破损了的皮包。对于我来说,它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附图片)
  一九四五年九月聂荣臻在张家口各界人士庆祝抗战胜利大会上讲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