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群众基础”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4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群众基础”析
  李仲春
  万事开头难,基础最重要。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存与生活的基点与源泉。我联想到人们常挂在嘴边、写在书面、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群众基础。
  在人事档案材料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评语往往是某人群众基础如何如何。某单位进行机构改革,专门作出一条规定,因闹不团结连续调动两个单位仍无群众基础者,即转为待聘。群众基础如此重要,也难怪一些涉世不深、不谙世事的小青年,刚踏入社会,总有一些好心的人,更多见的是那些有些社会经验的“资深人士”语重心长地告诫几句:要搞好群众关系。
  人生活在世间,成不了安泰,不能脱离大地,多数也不能成为陶渊明,过离群索居的田园生活。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从这个角度来讲,处理好人际关系,打好群众基础,也是情理中事。
  对这种“群众基础”暂且不去表它。这里单单解析一下另一种含义上的“群众基础”,我把用这种“基础”建造起来的“建筑”称为变形的、畸形的“建筑”,粗略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曰“倒金字塔式建筑”。有些人为了得到提拔重用,采用了“跑”与“送”的战术,人们编了一首顺口溜叫做“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跑与送中,已运去了大量的“物质基础”或者其他什么“建筑材料”,用于建造一座“上层建筑”,只不过这种建筑不是在基层,而是在上层的“倒金字塔式建筑”罢了。
  二曰“家族式建筑”。看一下一些国企或单位,厂长的内弟管经营,姐夫跑供销,妹妹管财务,七大姑八大姨分兵把口,这样的领导票数肯定高,上级考察一定会得出“群众基础好”的评语。都是亲戚,砸断骨头连着筋,办什么事都是众口一词,互相照应。这样的人怎么能没有“群众基础”呢?
  三曰“海市蜃楼式建筑”。君不见有些单位领导昨日还春风得意,上级考察也颇为满意,认为“群众基础好”,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忽如一夜刮来廉政风暴,发生了“窝案”、“串案”。原来,在这些单位内部,家长制作风盛行,一人说了算,别人只能三缄其口。高压手段下的基础岂能稳乎?
  四曰“基础沙化风化建筑”。有些人为了达到保官升官的目的,精力不放在干好本职工作上,而是用于刻意讨好群众,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搭桥上,有时不惜搞一些小恩小惠,送一些蝇头小利,八面玲珑。而一旦官袍加身,则脸阔心变,过河拆桥。
  还有一些干部也天天忙着打“群众基础”,热衷于联系一些大款、企业家,称兄道弟,觥筹交错,权钱交易。一旦树倒则猢狲散。
  宋江若没有一百单八好汉的支持,也成不了“头领”。行为科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科学等也告诉我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助于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开展工作、正确决策。这里,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的、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的基础,而不是变样走形的、虚假的“基础”,更不是“豆腐渣工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