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钦州念活山海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8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钦州念活山海经
  本报记者杜峻晓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记者近日在钦州采访时,这里的干部群众兴奋地告诉记者,钦州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在农民增收这一块,迈出了大步子。记者追根问底,一探究竟,市委书记车荣福十分爽快地抛给记者3个字——
  上山去
  车出钦州城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接一座的山头。钦州是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在人均0.75亩的耕地中,有少一半是山坡地。这些山地种水稻显然不行,栽水果树倒蛮合适。刚开始发动上山种果树时,有些农民想不通,翻山越岭的,将来还不知是啥样子,没准瞎耽误工夫。市里有组织地搞了一些水果种植试验田,农民看得眼热起来。市委、市政府趁热打铁,适时提出了再造“山上钦州”的计划,使得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新增水果面积33万多亩。老车比划着说,我们的水果面积现在已经达到214万多亩了。
  在广西,钦州是亚热带水果主产区之一,该市水果的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位居广西前列。荔枝、龙眼、香蕉和芒果是钦州的主要水果品种,该市的灵山县是“全国荔枝之乡”,浦北县是“全国香蕉之乡”。钦州的荔枝以个大、核小、味甜、多汁闻名遐迩,每到荔枝成熟时,这里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运走了荔枝,送来了钞票。钦州荔枝早熟品种每公斤可卖到100至120元的价钱,当地不少农民发了荔枝财,去年钦北区新棠镇仅荔枝一项收入,就达到4100万元。车荣福对记者说,“山上钦州”的设想提出来后,不仅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些国有林场也投身其中,平吉紫胶场计划连片开发5万亩,目前已开发了3万亩。昔日的荒山今日披上了绿装。
  在钦州市采访的第二天,谈到钦州的变化,市长黄名汉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
  下海去
  在路上,黄名汉给记者介绍,钦州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就有130万亩,海水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更让人艳羡的是,钦州还濒临14万平方公里的北部湾渔场。“水上钦州”就是在丰富的渔业资源基础上提出来的。
  在水天一色的大海上,记者乘船向远方驶去,沿途可以看到从事海水养殖的渔民在忙碌着;天水相接处,偶尔可以看到渔船在缓慢地移动。钦州的渔民原来多以捕捞为主,“水上钦州”计划实施后,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海水养殖已遍及沿海港湾滩涂,并从滩涂养殖发展到浅海、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一大批技术要求高、市场经济效益好的名特优新品种,如对虾、青蟹、文蛤、泥蚶等养殖比重越来越大。记者在钦南区尖山镇看到了一片面积多达11500多亩的对虾养殖基地,这个基地去年刚投产,产值便达到5500多万元。
  “水上钦州”计划的成功实施,使钦州渔民的人均纯收入翻着个儿地往上长,去年已达到5500元。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钦南区龙门港镇西村的140多家农户,以前守着大海这个金饭碗讨饭吃,伴随着市里“水上钦州”规划实施的脚步,村里人全都搞起了海水养殖,去年全村海水养殖面积近7000亩,日子富得流油,百万元的有30多户,10万元以上的算是平常。
  记者在钦州农村采访时,有位农民形象地对记者说,钦州的上上下下虽然每人都拿一把号,但吹的调子都是市委、市政府定下来的,这就是靠山的吹“山上钦州”进行曲,靠海的吹“水上钦州”进行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