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 江西农村上万民间流通组织显神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26
第1版(要闻)
专栏:

  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
  江西农村上万民间流通组织显神通
  本报南昌12月25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江西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市场、活流通、搞服务、促增收上来,培育和扶持了成千上万个农村民间流通组织,依靠提高农民营销队伍的组织化程度来抢占市场份额。全省各种民营性质的农产品流通组织纷纷涌现,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显露出旺盛的生命力。
  江西省于1997年在上高县开展了农产品流通工作的试点,1998年又连续举办了3期地县级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班,江西农村各种民间流通组织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建立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后,在深圳等地设立农产品营销公司,又把全省各地有对外营销农产品业务的公司和贩运大户组织起来,通过信息,加强联系,形成协同作战的格局。协会则对这些营销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权益保护等服务。今年在生猪价格走低、销售市场不旺的情况下,省农协为贩运生猪的公司和大户发放绿色通行证,遏制了乱设卡、乱收费。
  江西省选派参与创办农村民间流通协会或示范服务基地的乡镇干部达19290人,每年节约乡财政开支上亿元。原来政府所管理的一些经济工作职能,逐渐转移到农协,从而为政企分设、职能转变创造了条件。瑞昌市横立山乡从1998年开始,分流12名机关干部,组建流通协会(蔬菜服务公司),实现信息、良种、科技培训、产品销售统一组织和供应,使全乡反季节蔬菜商品率高达95%以上,不仅促进了乡镇职能的转变,而且实现了农协干部的自收自支。
  江西各级农民流通协会架设的千万座“产销桥”,有效帮助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开辟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现实路子。南昌县塘南镇农协,在省农协的指导下,与生产名牌复合肥料的厂家挂钩,实行无仓库直销经营,每亩降低成本5.15元,增产稻谷50来公斤。在农协的微利竞争下,促使当地生资部门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每吨降低了80元,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民利益,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