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铁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17
第2版()
专栏:

铁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
本报记者 苗风
山底铁业生产合作社在山西省阳泉西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它走过的道路真切地说明:手工业劳动者只有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

抗日战争以前山底村手工业生产的铁货曾经盛销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但是,生产这些铁货的人的生活却是极端悲惨的。那时土炉和“牛屎?”掌握在地主兼商人的手里。牛屎?是一种笨重的扇风工具,哪怕是身体很强壮的小伙子,扇不了半柱香的工夫就会像从河里爬出来一样,混身淌汗,精疲力尽。就是这样繁重的劳动,还要起五更睡半夜才能赚到一升米。
山底村周围的榆树、槐树没有叶茂成荫过,在树枝刚发芽的时候,就被村里人采光搅糠餬口了。
在日寇和蒋阎匪帮的摧残下,到一九四七年阳泉解放时,山底村的土炉连一座也不能开工了。

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群众恢复铁业生产,在进行解放战争那样困难的年代里,还贷给山底村两万多斤小米。在共产党员杨震山、王殿华等发起下,山底村的六十多个炼铁工人用劳力合股的形式,组织起六座土炉来,分头生产。每人每日三斤小米的工资。生产四个月,每股就盈余三百多斤米。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工具,提高了生产、降低了成本,并且初步改善了生活。但是,当时由于缺乏组织领导和生产管理的经验,特别是不善于对手工业者进行集体主义和前途教育,因而在工人思想中长期存在的雇佣观点没有得到改造,而且滋长了“粗捻大灯头,熬了是大家的油”的思想,生产时原料没有确数,浪费很大。一年后一结账,亏了很多,大家意见纷纷。很多人抽走了股金和工具。
但是,其中的共产党员和一部分思想较为进步的工人却不主张散伙。他们说:“组织起来是共产党指给咱的光明大道,要不组织起来,就连今天这样的日月也没有呀!生产上有问题咱大伙研究解决。”这部分人终于在本村供销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下,重整旗鼓,扩大了规模;成立了山底铁业生产合作社,继续生产。

合作社开工生产,首先碰到的是原料问题。
以前,生产所用的原料完全是在市场上收购的废生铁。人们在战争中积存的破锅烂铧越来越少。问题很明显,不能解决原料问题,合作社就很难巩固。
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王殿华(他是共产党员)很难过地想到:山底村躺在矿石窝里,却不能解决原料问题。继续用土炉化闷铁吗?那叫倒退。他忽然想用圆炉化闷铁。他把计划向大家讲了,但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年长的人说:“三十多年以前,就有人想用圆炉化闷铁,化不成。别人扎过脚的路,为什么还要去走呢?”有的人说:“没有把握,不要干,咱这点家底踢打不开。”
王殿华想:别人扎脚,是因为有刺还是因为不会走呢?可是一想到“家底踢打不开”,又动摇了。他就去找党支委会研究。在党支部鼓励和支持下,他团结了技术工人陈福亮、施万中等开始试验圆炉闷铁。他们守着喷着火焰的圆炉,心里像藏了小兔一样,不住地跳。下午,圆炉里终于流出了铁水。但是一团一团的,铸不成铁货。虽然有人说:在山底拨云见天,天还是井口大;但圆炉能化出铁水,却给了王殿华无限信心。
为什么炼出来的铁质量不好呢?他们终于在进行试验的第二十三天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风嘴太细太直,不能最大限度地加高炉热。他们马上把原来的风嘴加粗了。就在当天下午,圆炉里流出了质量很好的铁水,出铁率达百分之七十。这时,就连说闲话的社员也都用敬佩和喜悦的眼光来看王殿华,再没有人说山底的天永远是井口那么大了。
生产不断发展,机器不断代替手工,解决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的问题,就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过去,一个炉十几个工人,各炉工人差前差后的上工,影响不大。安上机器却不同了。机器一开,就要求负责各个不同生产过程的工人同时动作。但是要求社员们听到一声气笛就集合起来,千难万难。今天你迟来,明天他迟到,来早的等来迟的,过了几天早来的也不早来了。这样,常常在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还开不了工。这时,铁业社干部首先分了工,按生产过程把社员编了小组,把各炉工人固定下来,并指定专人负责,有事必须在前一天请假。但是,这样整顿以后缺勤率并没有减少。有的社员说:“机器好是好,就是把人箍得太死,可不如干土炉自由。”还有的说:“我现在不困难,歇三天五天也歇得起。”
党支部根据社员这种思想,首先在党员中进行了集体主义和模范作用的教育,并进行分工:一个党员团结和带动若干社员。并通过党员,向全体社员进行了一次社章和集体主义的教育。用新旧社会对比,新旧生产对比,新旧生活对比的方法,使社员认识到合作社就是家。生产好坏,有自己一份。自己误工,就影响集体,影响集体,就影响自己。
整顿和教育后,社员能按时上班下班了。从外表看,生产很有秩序,但从生产结果看,次品率却很高。经过研究,才发现工资制度不合理。针对这一情况,社里又建立了产品检验制度,并用工资表现出来:生产一斤好铁,四十元工资,次铁一律三十元。这一来大家都关心质量了,次品率很快由百分之四五十降低到百分之十左右。
山底铁业生产合作社就是这样通过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克服了很多困难,不断巩固和发展着。特别是经过总路线宣传和社章学习,社员们的觉悟更大大提高了一步。现在只要社里提出有关发展社的措施,社员没有不同意的。去年十月,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改炼灰生铁,在设备上需要安装规模较大的再造炉,除国家银行给一部分贷款外,社员们一致提出把两个月的工资作股入社。
集体劳动已经使社员和铁业社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社员张王锁积劳成疾,社里劝他休息,他不愿意,坚持担负了巡夜的工作。

山底铁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在积极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山底人再不吃树叶和糠了。过去山底的人一年顶多吃两顿白面。大年初一吃一顿,八月十五吃一顿。现在供销社每月按国家计划供应的八千多斤白面,两千多斤大米,两千多斤豆面了。走到每个社员家里,都可以看到颜色鲜艳、堆了半墙高的新铺盖。
山底铁业生产合作社为了满足社员对文化福利的要求,建立了篮球场、诊疗所、理发室、浴室等设备。社员们在每天工作以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去身上的肮脏和油腻。六十多岁的老社员张鼎成在那热气腾腾的池塘里,边洗边念叨:“要不是毛主席指引咱组织起来,我这攒了一辈子的肮脏要带到坟里去了。”(附图片)
副主任王殿华(炉下左起第三人)和社员们在新建的再造炉下商讨开始生产灰生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