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8
第2版(经济)
专栏:抓住机遇大兴水利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江夏
  1998年的大洪水,以惊心动魄的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水利实为安民兴邦之大事,再次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同。
  大灾之后,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上,加固堤防,清淤除障,修复水毁工程,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河道、堤防毕竟是保护家园、保护生命、保护财富、抵御洪灾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今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得到了格外的重视,各地都搞得红红火火,根据水利部的最新统计,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60.6亿个,投入各类资金383.15亿元,完成土石方92.73亿立方米,无论是规模、进度,还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超过了往年。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往往具有更经常、更直接的影响。我国多年来建成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巨大的增产和减灾作用,但是由于工程标准较低,年久失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料显示,我国的农业用水日趋紧张,同时由于灌溉方式的落后,水的浪费十分严重。由于缺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的旱地不得不完全靠天吃饭,致使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此外,全国有易涝耕地3.66亿亩,盐碱耕地1.15亿亩,渍害田1.48亿亩……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建设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是需要常年抓下去的。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利部农水司针对农田基本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近期的两个主攻重点。
  一是抓紧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我国现有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22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1.6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全国粮食和棉花总产量的20%在这里产出。但是这些大型灌区至今还有21%的干支斗渠和30%的配套建筑物没有修建,其设施约1/3严重老化、损坏,效益衰减。因此要在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各类小型灌溉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100个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减少灌溉用水的跑、冒、滴、漏。国家和地方都要增加投入,集中资金用于影响大型灌区正常运行的病险工程和“卡脖子”工程,并在灌区内建立若干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两高一优”示范园区,使大中型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在目前0.4左右的基础上提高到0.5,灌溉保证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85%左右,灌区内的中低产田1/3得到改造。
  二是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1996年,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两年来这项工作进展顺利,示范和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全国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110亿元,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500万亩,节水110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90亿公斤,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真正从发展节水农业中尝到了甜头,因为节水灌溉不仅可以节水、节地、节能、节劳、增产、增收,还可以结合施肥、打药,调节田间小气候,为作物提供最佳生产条件,同时便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因此,各地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都很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水利部已作出决定,在继续抓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的同时,建设300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和10个国家级的节水示范市,以点带面,常抓不懈,在全国更大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