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家住闽江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7
第12版(副刊)
专栏:我的家园

  家住闽江边
  武勤英
  “这里过去曾经是一片荒山海滩,稀落的农户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夕阳带来了几点帆影,带回了渔家的企盼;曾几何时,一声炮响,警醒了沉睡的大地,夯声阵阵,尘土飞扬,车辆川流不息,沟壑填平了,荒山铲掉了……”
  别以为这是诗人的语言,不是。这是1997年6月23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时,福州市市委书记赵学敏的开场白。其实,不止一个国际机场,家乡的变化,体现在闽江口这座人文底蕴无比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每一个窗口。
  家住闽江边,母亲河本身就是一部激情鼓荡的史诗。
  改革开放了,台胞回乡了,外商也跟着进来了。为了闽江两岸寸金寸土之地的开发,1994年2月,祖居江边的二千多户人家从台江码头搬到了城郊“亚峰小区”的新楼房。不料,居民们很快就有了烦恼,离小区五百米处有一硕大的垃圾山,海风一吹,遮天蔽日的灰土席卷而来。有人作过统计,这堆垃圾山覆盖面积足有一百三十亩,高达二十三点八米,总堆放量约一百万立方米!
  市领导早就想搬掉这座垃圾山。从大队、公社干部当起,一步一个台阶上来的市委书记,一股乡土气掺和着现代人的内蕴。微服私访的习惯使他能体恤民情,“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是他的主张。于是,就有了让福州绿起来、花起来、美起来的行动———拓宽了马路,改造了街区,把闽江水提灌到内河上游,让终年蚊蝇孳生的死水流动起来……1995年,他又提出,坚决把垃圾山搬走,还要在上面种花养草,变废为宝。
  当时,垃圾山所在地的台江区区长梁建勇,三十多岁,是厦门大学财经系研究生毕业。他提出了改造棚屋区、改造垃圾山的大胆设想,并用通俗的语言激励大家:用明天的钱来实现今天的梦想,用子孙的钱来实现祖辈的梦想。满目疮痍、令人生厌的垃圾山终于变成了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的新景点,原来在附近设厂大呼上当的外商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扩大投资,上新的项目。过去,群众见了区长拦车告状,现在群众见了区长放鞭炮欢迎。
  在改造垃圾山的大军中,还有一位女性的身影,她就是台江区园林局局长石云。别看石云长着一副南方人的身架,柔韧细腻,纤弱灵秀,然而就是她,一天到晚盯在工地上。六十部装运垃圾的大卡车,每天不停地跑,到最后,五十二部车都散架了,剩下的八部也损伤严重。再看看这位女局长,灰头土脸,跟黑鬼儿似的。公园建得刚有个眉目,石云就了解到一位外商想在福州兴建一个鳄鱼养殖场,而且几个区都在争。石云找到外商,第一个把拟好的方案交到外商手里。后来,这位外商真的投资将鳄鱼公园建在了昔日的垃圾山上。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外商说:因为这里有个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石云。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园,而美丽的家园因有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而更显得可亲、可爱、可恋。这样,不管走多远,都会觉得自己跟这山、这水、这人贴得很近很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