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新年前夕,记者慕名访河南,穿行高楼新区,走过平川沃野,亲身感受了波澜壮阔的中原拥军热潮——潮涌中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新年前夕,记者慕名访河南,穿行高楼新区,走过平川沃野,亲身感受了波澜壮阔的中原拥军热潮——
  潮涌中原
  新华社记者蒋永武新华社通讯员张振江刘世清
  领导拥军催发
  奔涌的潮头
  “拥军就是讲政治,讲大局。不抓国防建设的官,不是称职的官!”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走到哪讲到哪。
  省里围绕帮助驻豫部队搞好调整精简“议军”,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驻豫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通知》,为济南军区驻豫某集团军解决“四难”。
  千余名编余军官由河南大学出师资力量集中办班,学习管理知识;100多名伤残官兵由省政府牵头安置;军嫂就业省里提要求,地市包干落实;安居工程的问题有关部门想得更周到,在省城郑州等位置好、部队满意的四座城市划地建房,“让保国的人有温暖的家”。
  每当部队有重大任务,就全力“助战”,这已是河南省各级领导的“老传统”。
  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是郑州驻军中的一支科技尖兵,这个学院研制的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是我国信息工程领域的一项开创性成果。他们为扩大发展,决定新建科研大楼,却因审批手续繁琐难以动工。郑州市委书记王有杰闻讯,立即进校现场办公。规划局长把建设《许可证》也带进了校园。一次性办完全部手续,科研大楼很快破土动工。以此为主导的科技成果不仅转化为战斗力,还带动了8家大中型企业和22个配套厂家,每年创下一两百亿元的产值不说,光下岗职工就安排了1.6万人。更让王有杰欣慰的是,他上任以后,郑州市新添了一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大牌子。
  行业拥军掀起连绵的波涛
  去年12月初,原日喀则军分区政委耿开昌接到河南省委通知,他被平职安排在省委统战部任副部长。这位“老西藏”很激动:自己在冰雪高原服役30年,离乡日久,故土生疏,啥关系也没有,啥门子也没走,竟安置得比自己预想的还好。“中原拥军热”,真是名不虚传!
  近几年全省接收的62名师职转业干部,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90年代以来,全省对任职满4年的1000余名转业团职干部,也都作了妥善安置。
  河南是兵员大省,全省每年要妥善安置三四千名城镇退伍兵,的确困难不小。
  河南各行各业都像组织、人事、民政、政法部门一样,在拥军工作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公安部门为军人家属办理户口迁出迁进,提出“一次办利索,决不让姓‘军’的人跑第二趟”;
  教育部门规定,军人子女一律就近上学,优先上重点学校,重点高中降分录取;
  土地管理部门对部队用地特批特办,在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5年来为部队划拨训练和生活用地近4万亩;
  郑州铁路局对军用装卸线、军用站台等重要设施进行了完善配套,给部队修了5处铁路输送训练场地;
  省邮电管理部门,为全省6万多名伤残军人免费安装了全国直拨电话。有的市、县邮电部门还为军官家属免费安装了程控电话。
  公路交通部门把铺设、拓宽通往营区道路列入全省公路建设整体规划,几年中,将几十座军营进出的道路整修一新。
  为确保部队用电,省电业局出台了“军队用电五优”政策,即对部队提出的用电申请、增容报装、线路检修优先接受、优先安排、优先处理、优先保障、优惠供应。如今,全省电力系统的33个单位与部队建立了55个共建对子,帮助驻军团以上单位架设了双回路电源,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全民拥军汇成
  壮观的大海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会:在1998年夏季长江抗洪形势最严峻、最紧张的时刻,郑州市“杨记清芳拉面馆”的个体老板杨志鹏决定:关掉一家连锁店,组织精干人员到抗洪前线去给平日爱吃面食的驻豫部队官兵们做拉面。
  在那驻豫部队赴鄂抗洪的日子里,像这样的拥军故事,何止千万?
  河北武警某部抗洪官兵班师回营,经过驻马店郊区的一个村庄。乡亲们得知后,炸油条、煮鸡蛋,整整忙了一夜。次日一早,官兵人手一袋鸡蛋、油条。面对熬红了眼睛的乡亲们,抗洪官兵禁不住泪湿衣衫……
  如果说抗洪将士的壮举激发了广大群众拥军热情的话,那么,平凡日子中的军民交往,则显示了河南人民更为高尚的拥军情怀。
  这几年,驻豫部队铺设光缆十几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足迹遍布大半个河南省。无论光缆沟挖到哪,群众都给予无私援助。
  在河南,保家卫国的军人受拥戴,痴心拥军的人也备受尊崇,如“南街村拥军群体”和众多的“拥军书记”,如享誉全国的拥军典型赵趁妮、段兰英、石永莲、马化民等。这是一片浸润着拥军传统的热土,这里汇聚着9200多万中原儿女诚挚的爱国魂!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