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阅读
  • 0回复

一种有效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种有效模式
  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
  从这几年清华校办产业的发展来看,我们对高校高科技产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是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模式。它实际上已经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和骨干之一,成为当前国民经济中一个最活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校科技企业要崛起、要发展,有三个问题是最重要的:第一是体制问题。高校企业必须采取完全跟事业体制不同的企业运作机制。清华大学1995年开始成立清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作为一种运行模式跟事业体制彻底分开,清华的企业集团实际上是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第二个问题是要尽一切可能来加大对学校的科技成果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的孵化。这是高校企业区别于社会企业的一个特点。第三是引导和促进科技队伍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来立项和研究开发,改变过去校办企业“割韭菜式”的、“摘果子式”的选项方法。
  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不能仅仅看做是科研工作的延伸,应该把它看做是企业运作的机制,按照投入产出的基本规则来运作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比如清华集装箱检测系统,就是采取企业运作的方式,在同方公司下面成立了一个单独的核技术公司,采用一种带土移植的模式,把攻关时所形成的技术骨干,包括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全部移到公司来。
  清华的校办企业定位为成果和企业的孵化器,那么必须明确,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必定是社会企业,我们不谋求学校的企业非得把科技成果的开发一直到整个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全部包下来,这是不现实的。总有一天,当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企业后,我们就会放回到社会去,再腾出力量来孵化下一个企业。以社会企业作为主体来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那么我们自身的利益也在其中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