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用好外资有学问——在天津看利用外资(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1
第2版(经济)
专栏:

  用好外资有学问
  ——在天津看利用外资(下)
  本报记者龚雯
  好钢用在刀刃上
  “八五”期间,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度跌到年均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1993至1997年,天津经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增长,GDP增长率达到1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4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总结天津经验,有一条值得玩味,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把外资投向最需要也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加快天津经济的发展。原天津市副市长叶迪生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天津的外资,不是在楼堂馆所里,而是在企业的流水线上。
  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津老企业比重较大,且设备老化,机制滞后,多数亏损严重。因此,从一开始,天津就把嫁接改造老企业定为利用外资的突破口,让外资用好、用活、用实。通过与外商主要是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使一批老企业焕发了青春。
  我国第一家生产相机的企业——天津照相机厂,近年亏损1700万元,濒临倒闭,与韩国三星“联姻”后,很快生产出国内最先进的产品,1996、1997两年盈利1000万元,国产化率达60%。天津七一二厂和无线电元件五厂,也都借助三星,摆脱了困境。曾是亏损大户的天津摩托车厂,与日本本田合资后,年产10万多辆,变为盈利大户。天津电梯厂与美国奥的斯的合资,使中方国有资产总额增值了65倍。
  在改造老企业的同时,天津也在引导外资特别是港澳、东南亚的跨国公司更多地投向老城区改造。目前,全市危陋平房改建利用外资达28.5亿美元,使50万人喜迁新居,仅香港新世界公司改造老城项目,总投资额就达10多亿美元。天津的供水、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因跨国公司投资得以大规模改造,直接利用外资8亿多美元。
  国内产品国际化
  天津市有一个出名的“段子”:6年前,困难重重的市三五二二厂被摩托罗拉寻呼机厂选为供应商,配套生产BP机上的金属链。他们花了近两年半的时间攻关,终于达到外方质量标准,仅金属链一项产品,年产值就近6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厂长李景春对记者说,真没想到,一根小小的链子,会创造那么大的效益,会解决好全厂2000名员工的饭碗问题。通过配套,该厂技术水平迅速上升,具备了与欧美同类企业竞争的能力,不仅为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企业配套,还“借船出海”,为国外的企业配套,被摩托罗拉评为“模范供应商”。
  天津市副市长王述祖有个观点,即“国内产品国际化”。他说,跨国公司投资的一大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跨国公司项目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庞大的配套市场。在跨国公司投入——产出链的前后端,可以带动一大批国内相关企业和产业共同发展,走入国际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网络,这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加速本地产业、产品升级换代的一条捷径。
  如今,天津市为跨国公司配套的企业已有200多家,配套产品300多种,配套产值150多亿元。国内其他地区配套产值200多亿元,平均国产化率62%。为LG配套的有6000人,为“康师傅”配套的竟达数万人。
  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时,天津还吸引了不少国外协作厂家进行配套。可口可乐带动了美物容器投资近1亿美元;摩托罗拉引来美、英、日、韩等大批配套企业投资2亿美元;丰田发动机项目投入天津后,日本的零部件配套组织“丰田协丰会”有11家成员企业也来津办厂……
  为外商创造赚钱机会
  在天津采访时,有这样两份文件引起了记者注意:
  一份是1993年7月3日由上一任市长张立昌签发的政府第1号令——《天津市提高外企审批工作效率的若干规定》;
  一份是1998年7月8日由新一任市长李盛霖签发的政府第1号令——《天津市对外企收费管理规定》。
  两届政府上任伊始“烧”的“第一把火”,都与利用外资有关,足见天津市对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重视。
  实际上,早在1987年6月8日,在当时的市长李瑞环、副市长李岚清的亲自倡导下,天津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为外资服务的机构——天津市外国投资服务中心。“中心”面对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浓厚的大气候,冲破“政出多门”的阻力,把与利用外资有关的各部门集结起来,联合办公,实行从项目咨询、审批、建设开工到开业经营的“一站式”服务。11年来,“中心”以“公平、高效、优质”的办事特色,赢得了广大外商的信赖和称赞。
  王述祖说,外商“皆为利来”,我们要摸准他的心态,想他所想,急他所急,凡是合理的要求,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满足他。外商来投资,你给的礼遇再高,设的宴会再丰盛,不解决实际问题,没用。多年来,天津市检查各级引资工作有一项特殊标准,即是否在软环境上为外商创造了赚钱的机会。
  天津开发区从建区伊始,始终坚持一点:“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该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志泽说,引来外商,更要留住外商,让他感到你这儿最适合他发展,不能对外商“投资前笑脸相迎,投资后无人搭理”。
  在丹麦独资的诺和诺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柯雷思先生说,由于我们是2亿多美元的大项目,审批手续较复杂,但是,经过市政府和开发区官员的努力,公司不到1个月就拿到了开业执照,效率之高,令人吃惊。这说明在天津投资是正确的。
  “软化”环境,不等于不讲规范,不要法制。天津利用外资很注重依法管理,在符合国际惯例、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任何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避免“谈判时什么都不要,开业了什么都去要”。杨志泽说,在开发区,不存在所谓“乱收费”,所有收费项目及标准都公开透明。
  自去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一些跨国公司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天津市不仅在资金上扶持企业渡难关,而且从各个方面减轻企业负担。开发区特地下发通知,规定除工商、税务登记、国有土地使用费等少数国家法定的必收项目外,停止一切行政性收费,受到外商欢迎。
  王述祖说,抓服务,抓管理,目的都是为了让外商多赚钱,只有赚了钱,他才可能继续向你投资。增资了,愈加显出天津是赚钱的“风水宝地”,更多的外商才会涌进来。
  目前,天津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万多家。1998年,又有825家外商投资天津,新签的协议外资额36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其中,增资的企业170多家,增资额约8亿美元,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91个。天津着力改善软环境的良苦用心,得到了投资者们的丰厚回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