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马来西亚坚持走自己的路——东南亚纪行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9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马来西亚坚持走自己的路
  ———东南亚纪行之三
  本报记者黄晴吴迎春孟宇红
  马来西亚曾经是东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自1988年起,以年均8%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了8个年头,创造了经济奇迹。然而在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中,它受到了重创。为了了解马来西亚目前的情况,年末岁尾,在结束对印尼的访问后我们飞抵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
  吉隆坡是个美丽的现代化的城市: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马路上川流不息的各式轿车,路边神采飞扬的年轻人,这一切在吉隆坡明媚的热带风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如果不是看到马路中间矗立着许多未建成便已停工的高架铁路的支柱,人们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正深受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
  马来西亚总理署特别任务部长敦·达因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经济打击很大,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大幅贬值,由1997年7月的2.5林吉特兑换1美元,降到1998年1月的近5个林吉特兑换1美元。股票价格猛跌,1997年7月至12月31日,吉隆坡股市资金下降了50%。许多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面临倒闭,过去最兴旺的房地产交易也大幅下滑,工人失业率上升,贫困人口增加。
  为了对付金融危机,马政府在1998年年初采纳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提高利率、紧缩银根、整顿国内金融市场、成立专门机构清理银行债务,但未见任何成效。1998年第一季度,马来西亚经济出现1.8%的负增长,第二季度又进一步恶化为-6.8%。在此情况下,1998年7月,马哈蒂尔总理亲自挂帅,放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开始实施自救的经济恢复计划,包括降低利率、放松银根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刺激经济,稳定林吉特,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保持金融稳定。1998年9月1日起,马来西亚实施有选择的货币管制政策,将林吉特与美元的比价固定为3.8林吉特兑换1美元。
  新的经济政策实施后,马来西亚的经济的确出现了好转的迹象,据介绍,马来西亚1998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二季度增长。进口减少,出口缓慢回升。外汇储备从50亿美元上升到250亿美元。敦·达因乐观地预计,马来西亚经济有望在1999年复苏。
  与其他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相比,马来西亚的经济基础较好,尤其是他们采取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对付金融危机的方式,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还比较好。马来西亚战略研究所的尤索夫先生不无自豪地说,马来西亚不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是要靠自己渡过目前的经济困境。
  尤索夫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马来西亚人的心声。在马来西亚,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不是消极的抱怨和等待,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吉隆坡市以南25公里处的多媒体超级走廊,我们获悉一项跨世纪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这项始于1996年的计划准备用25年的时间,把马来西亚送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在号称为下个世纪建造的吉隆坡机场,设施先进,工作井然有序;在马来西亚棕榈油促进会,我们了解到四通八达的贸易网使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
  马来西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丰富的资源,较少的人口和相对稳定的社会大环境。自1957年起,马来西亚共更换了四届政府,但国家的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此外,马来西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较和谐,马来人与华人两大民族经过“新经济政策”的多年磨合,基本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功地合作。许多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都表示,在马来西亚,不会发生像印尼那样的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在这里,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比较和谐,多种文化并存发展。在吉隆坡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店铺招牌都是用马来文、英文、中文等书写的。这和印尼限制使用中文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和才能万事兴。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马来西亚的经济从低谷中走出来。
  在回国的飞机上,我们和一位做手套生意的马来西亚华人聊起来。他说,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人的日子确实不如以前好过了,但马来西亚的通货膨胀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由于实行物价管制,没有涨价,所以,老百姓没有感觉到生活有太大的困难。他对马来西亚在马哈蒂尔总理领导下很快走出经济衰退充满了信心。他说,马来西亚不能跟着西方国家走,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附图片)
  马来西亚各民族间的关系较和谐,多种文化并存发展。图为吉隆坡街上用马来文、英文和中文书写的店铺招牌。本报记者吴迎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