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留住人类的记忆——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与“华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留住人类的记忆
  ——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与“华赛”
  本报记者卢新宁
  18年前,当沈澈单人独骑抛妻别子踏上民俗摄影的天涯孤旅时,决没想到有朝一日他所献身的事业会有今天。不久前,在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华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及颁奖仪式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身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本届大赛评委会主席的沈澈品味着梦想成真的幸福。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做的工作是对世界的沟通和推广,对促进世界各民族的理解和友谊以及人类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你们所做的工作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做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丹尼尔·贾尼科特如此赞叹。
  “我们荷赛的作品捕捉的是一年的文化,你们华赛的民俗摄影作品捕捉的是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大赛———荷兰国际摄影大赛主办者这般感慨。
  而在1998年12月30日至1999年1月15日《人类贡献奖》年赛获奖作品展期间,从全国各地闻讯赶来的络绎不绝的热情观众更给了这次比赛高度评价,他们在留言簿上激动地写道:“民族图谱中的群芳谱,文化遗产里的留言簿。”“民俗苑里的奇葩,摄影界中的异彩。”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些备受赞誉的图片深深地打动着参观者的心。非洲的土著部落,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黄河故道的斗羊、山东农村的小脚婆婆……500多幅图片以组照的形式,以独特的民俗事象为切入点,展示了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
  作为世界上第一次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大赛集艺术性和学术性于一身,不仅是摄影领域的一大突破,更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受国籍、语言限制的珍贵“图片文本”。
  民俗摄影后面蕴藏的是深刻的文化命题。在沈澈他们看来,民俗摄影不是采风或猎奇,而是一种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状态的纪实和表达,它通过深切的人文关怀,进行文化的发掘、抢救、保存和研究工作,以保护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自1993年成立伊始就有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感。而令沈澈他们焦虑的是,有着博大精深、灿烂丰厚民族文化的中国,但由于起步较晚,民俗摄影发展缓慢。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因此在短短5年时间里广纳贤才,将全国1.3万名志同道合之士集于旗下,通过数年努力,建成了中国唯一比较完整规范地存有我国56个民族及法、日等国民俗图片12万幅的民俗图片库。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沈澈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从1994年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开始筹划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向全世界著名摄影家及人类文化学者征稿。号召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摄影家端起相机,以专题系列摄影的手段,真实、生动、深刻地记录当今世界各民族的沿革与变更,发掘抢救濒临消逝的民俗文化和民俗事象。
  华赛吸引了41个国家和地区1400余位作者的参与,2000多组1.6万幅照片充分展现了世界民俗文化风情。摄影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联姻为人类文化宝库催生出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史料文献价值的新财富,首届华赛引起了摄影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联合国有关官员盛赞:“你们保存了人类的记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