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我不比谁差”——小记孙海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3
第8版(体育)
专栏:

  “我不比谁差”
  ——小记孙海涛
  本报记者王霞光
  “我不比谁差。”这似乎成了孙海涛的口头禅。在健全人面前,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最多只有0.1的东北小伙儿孙海涛总是充满自信地说:“我不比谁差。”
  的确,孙海涛比谁差呢?昨天,他在远南运动会上勇夺金牌,并以16米29的成绩打破B3级男子铅球世界纪录,这个成绩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至少能进入前三,又有多少健全人能够企及呢?孙海涛的自信来自实力。
  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的孙海涛,5岁时因患乙型脑炎,导致失明。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要强的孙海涛从小在学习上就不比别人差。从1989年起,孙海涛开始练习铅球和铁饼。练了一年后,小孙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东北的冬天,寒冷可想而知,但小孙仍长期坚持在室外推铅球,再苦、再累,小孙从未放弃过。在训练中,他非常用心,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十分到位,这使得他的运动成绩提高很快。1995年,小孙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铁饼、铅球两个冠军,标枪银牌。1996年,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小孙拿了三项冠军,其中铅球达到15米09,破了世界纪录。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小孙又破2项世界纪录,标枪破残奥会纪录。
  1998年9月,小孙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体育班,他成为班里唯一的伤残人运动员。平时,他与大家一样学习,一样训练,因为他坚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谈到将来的打算,小孙说他一直想为残疾人工作,他认为这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他也坦言,残疾人不能自我消沉,因为———“我们不比谁差。”
  (本报曼谷1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