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观点概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科扫描

  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观点概述
  吴恩远
  200多年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拉美及南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开始步入现代工业社会。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现代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于是,世界史工作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向现代化过渡的世界历史经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而实现了现代化。在研究这些国家向现代化过渡的历史中,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科学技术和教育对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是沿着科学和科学指引下的技术所开拓的方向前进,并得益于教育进步。科学教育一经与生产结合便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巨大推动,正如马克思精辟指出的那样,工业革命中的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是物化的知识力量。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并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不断产生活力的环境。而提高民族素质最重要的办法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开放体制与工业革命。只有在社会开放的条件下,工业革命才能顺利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对外开放,彼此提供了各自所需的原料、矿藏资源、粮食、机器;靠引进外资弥补了工业革命资金的不足。对外开放不仅是引进技术的问题,重要的是善于创新和发展。美国和德国在引进国外技术后,创造了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法和管理方法,最早实现了机器和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
  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高度城市化国家的经验证明,城市化要经历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初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过10%后逐渐加快;当人口比重超过2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能减缓;此后为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停滞或略有下降的趋势。在克服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大都市区化”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即不是人为控制大中城市居多的局面,而是以这些城市为依托,在其周围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功能和效益。与“大都市区化”并行的是郊区的长足发展。美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时,城市化比例在50%左右。
  2.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
  防止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的合并、大企业乃至托拉斯的出现,虽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但为保障社会公正,防止垄断组织的“非法竞争”,必须驾驭托拉斯,对其进行监督和引导。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走出困境,一反自由竞争时代政府对经济活动自由放任的传统做法,纷纷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性地对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某些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防止社会贫富过于分化,缓解社会矛盾。统治阶级为维护现存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对解决社会两极分化尖锐矛盾的社会控制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方面严格禁止乞讨,要求身体健康的穷人不分年龄、性别必须参加劳动,对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劳动者予以处罚;另一方面对纳税人进行财产估价后强制征收济贫税以帮助穷人,拒绝为穷人贡献捐资的人将受到制裁。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贫困、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应是国家的责任;同时实行社会保障也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般涉及政府实施劳动高就业率,确定资方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完善职工的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养老和伤残保险等。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社会保障力图实行“社会公正”,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准则是追求利润,这两者的不协调性是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源;第二,随着福利开支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增大以及福利机构的臃肿,国家已越来越不能承担庞大福利财政支出,资本主义各国正探索新的解决办法。
  控制人口合理流动。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流动人口在促进了城市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英、法、德、美等国这方面的教训证明:城市人口数量、质量、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都和城市命运密切相关。而人口的流动必将引起上述诸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发展。合理的劳动力技术构成有助于城市发展,而同一层次的劳动力过多势必造成某些社区、某些部门的就业危机;高质量人口流入城市能改变人口知识结构,使城市对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换代,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反之将制约城市发展。
  3.政治改革与社会稳定。
  改革与现代化是近代开端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潮流。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必不可免带来政治腐败、社会两极分化、劳工冲突等问题。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是影响社会稳定最主要的因素。欧美各国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实行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对立法、行政、司法部门的分权制衡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各国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力图使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政治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文官制。把工业化时代的竞争机制引入文官的选拔和管理,废除由党派利益决定文官任免的分赃制,代之以凭个人能力升迁的制度。公开竞争和业绩考核是文官制的核心内容。所谓公开竞争,即指文官的选拔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打破论资排辈界限,任何公民都有权力申请参加考试;同时文官的升迁必须经过业绩考核,防止文官录用上的终身制。
  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过渡的经验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拉丁美洲、南欧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开始步入现代工业社会并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总结他们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落后国家向现代化过渡尽管可以借鉴先行现代化国家的经验,但毕竟由于时代的变化和自身条件的不同,他们面临一些共同的难题:首先,先行发达国家几乎都是以无情摧毁和破坏落后国家原工业结构、掠夺落后国家的资源和资金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而发展中国家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圆自己的工业化梦想;其次,欧美各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以对资源特别是非再生性资源的高消耗,以及以对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总体上是不适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所以,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因国内市场容量太小而难以使工业化顺利进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面临的共同问题。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善于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科技进步以及由此而来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还使得世界各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空前加强。可以说,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本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向。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基础单位不断由单个国家转变为地区或国际集团,并日益成为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投资、生产、贸易、技术和人员交流等扩展到国际经济活动领域。这就为发展中国家实施多层次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多边贸易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也造成国际间的大规模资本流动。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企图通过资本输出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因此竞相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尽管这当中也有为了加强其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地位的目的,以及为了保持和昔日殖民统治的藕断丝连,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趋利避害,解决了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靠自身力量难以克服的“资金瓶颈”困难;
  3.抓住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机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战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发达国家将一部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曾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展经济,扩大出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总结落后国家向现代化过渡的世界历史经验,一个重要结论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