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在解放北平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06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难忘的日子

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是和平解放北平(现北京)五十周年的日子。莫文骅老人作为当年第一个接管北平城防的解放军将领,回想起五十年前大进军的战斗场面和北平人民赢得解放的大欢庆的热烈气氛,仍感奋不已——
在解放北平的日子里
莫文骅
先遣入关
1948年冬,辽沈战役硝烟未尽,淮海战役鏖战正酣,华北大地一场新的战略决战又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之中。10月29日,毛主席亲拟电稿,调锦州附近的部队火速入关。10月30日,东北野战军总部命令我第四纵队(我时任纵队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司令员)与第十一纵队归东北第二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组成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先遣兵团,神速而隐蔽地挺进冀东。这完全出乎国民党反动派的意料。他们以为我东北解放军至少要经过3个月的休整才能进关。
我第四纵队刚刚在塔山阻击战中,以3个师的兵力打退了敌人11个师的进攻,保障了锦州战役乃至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毛主席之所以亲自点将,派我四纵先遣入关,正是看到我们纵队英勇善战,作风顽强,纪律严明,在塔山阻击战中打出了威风。接到先遣入关的命令时,部队才从塔山阵地上撤下来,尚未休整,冬装也没发。但我们想到毛主席的号令,任务的紧急,未经休整,便于11月1日从驻地出发。
战马萧萧,炮车辚辚,雄壮的队伍,一派大进军的磅礴气势。在“到华北打响第一炮!”“解放华北立大功!”的口号下,我们四纵挟塔山之威,如出海蛟龙,下山猛虎,大踏步向着华北,向着北平进军。仅仅一周时间即到达北平以东的石门、赵各庄等一带隐蔽集结待命。
在此期间,按照中央军委实行统一编制番号的命令,我们第四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全军65000人,各种火炮270门。
12月3日夜,东北第二(先遣)兵团为配合华北兄弟部队的作战行动,命令我军昼夜兼程,向平绥线急速开进。
在平绥线上,我军征战半个月,一战康庄,再战怀来,三战张家口,纵横驰骋400多公里,配合兄弟部队,痛快淋漓打了三个大胜仗,歼敌5万余。
接管城防
12月24日中午,我军又接到总部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平郊,对北平实施包围。29日,我们到达指定地点———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清河、东北旺、海淀一带。军部驻在海淀。
当时,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已调动两个兵团4个军的兵力,把北平包围得严严实实。根据兵团的部署,我们军的战斗地段是北平西北郊,攻西直门。我们对进攻北平的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只等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们就可把红旗插上古都城头。
1949年元旦过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平津卫戍司令部。聂荣臻和薄一波同志分别为平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和政委,叶剑英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彭真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一书记。
领导同志告诉我们,战争的进程,比原来预料的还要快。眼下,平津前线司令部正在和傅作义进行谈判。因此,解放北平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敌人不接受我方的条件,我们就打进去;如果他晓大义,接受人民的和平条件,北平就可能和平解放。
1月18日,原国民党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先生率北平各界代表来向我方请愿。我和副政委欧阳文在海淀接待了他们。这个代表团中有吕复(中国大学教授)、康同璧(康有为之女)等11人。他们推举何思源先生为首席发言人。何原是北平市市长,因追求进步,爱好和平,1948年6月,被蒋介石罢免了市长职务。但他继续为和平奔走,于1月17日组成11人的“华北人民和平促进会和谈代表团”,并通电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要求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蒋介石大为恼火,指令保密局长毛人凤:“何思源早已背叛党国,留有何用!”毛人凤心领神会,密令北平特务组织在位于王府井北口锡拉胡同的何思源寓所安放了两枚定时炸弹。17日夜,何夫人及长女、长子等被炸伤,次女被炸死。何思源先生幸免于难,但左臂也被炸伤。何先生是强忍悲痛、臂缠绷带出城谈判的。
当晚,我们和11位代表进行了交谈。因他们是代表北平各界群众,而不是代表官方的,所以双方只是交换一些有关解决北平问题的意见,不可能达成任何具体的协议。第二天,我们根据总部的指示,送这些代表回城。
平津战役以它紧张的节奏进行着。我们送走各界代表不久,就接到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指示:北平可以和平解放。解放后由我们四十一军担负警备北平的任务,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并确定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同志任副司令员,我任副政委,刘道生同志为政治部主任。
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加上北平地下党长期的艰苦斗争和各界群众的推动下,傅作义将军终于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月22日,他宣布接受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意见,并且向北平守军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和平改编的通告》,城内20多万军队陆续向城外开拔。
与此同时,平津前线司令部电令我军一个师随时准备进城与傅军交接防务。军里决定由我带一二一师率先进城。
1949年1月31日,是平津战役胜利结束的日子。12时30分,经过一上午的精心准备,我带领一二一师出发了。前面是前卫连,我站在一辆美式敞篷吉普车上,后面是一名战士手擎一面鲜艳的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两名护旗兵挎着冲锋枪,护卫着神圣的军旗。当我们来到西直门时,城楼上还站着荷枪的傅作义的士兵,他们拒不交出城防,说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经我严正交涉,他们才同意交接防务。这样,北平城门上,换上了身着草绿军装、臂戴“平警”臂章的解放军战士站岗。古都北平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在城头迎风飘扬!
第二天,吴克华同志率两个师进入北平,军部率直属队进驻西单报子胡同。
警备北平
1949年2月3日,在古都北平举行了轰动世界的解放军入城式。
入城式后,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军管会召集各方代表,举行联席会议。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等同志都参加了会议,对我们执行警备任务的部队,提出尽快安定社会秩序的具体要求。
那些日子,佩戴“平警”臂章的警卫战士,在北平人民的大家庭中,成了举足轻重的一员。白天,他们在博物馆、报馆、图书馆、仓库、文物古迹和要害部位站岗值勤;夜晚,他们身背钢枪,在路灯下巡逻,保护古都的安全。
北平的正月,寒风怒吼,滴水成冰,正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节。进城后的第二天早上,我曾到各警备区域内看望部队。目睹的情景,实在令人感动。在西直门内,战士们顶着一条难以御寒的棉被,或穿一件很薄的大衣,挤在老乡的门道里、屋檐下。战士们冻得嘴唇发紫,也没有一个人去叫老乡家的门。驻在德胜门的部队,也同样露宿在街头。
驻地的群众见子弟兵冷得不能入睡,心里很不安,多次来请,或派小孩来叫,邀请战士们到家里取暖,但战士们都婉言谢绝,坚持不进民房,不打扰群众。
当时,北平城内,垃圾成山,尘土飞扬,我们动员部队展开了一场清除垃圾大会战。干部战士挥锹抡镐,人推车载,很快把16万多吨垃圾清除出去。在执行警备任务中,我们共接管了108个仓库,有成堆的军需装备,成山的大米白面、绫罗绸缎、大小汽车,应有尽有,但战士们宁肯忍饥受冻,也不动一粒米,一寸布。
由于全军上下一致,北平的军政、军民关系处理得很好,北平的名胜古迹和革命文物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我军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警备任务。(附图片)
图为解放军与傅作义部队交接防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