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清水江岸苗家卖余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20
第2版()
专栏:

清水江岸苗家卖余粮
新华社记者 吴振全
去年十二月中旬,记者沿着碧绿的清水江访问了贵州省炉山县苗族自治区和台江县苗族自治区的苗族农民。那时,他们正积极地出卖余粮给国家。每天清晨,清水江两岸的大小山路上就出现了苗家的卖粮队,接着,各个粮食收购站就热闹起来。在这些日子里,随时可以听到山野间苗家姑娘的欢乐歌声。
清水江两岸的苗族农民,解放前受尽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生活非常贫困。解放以后几年来,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完成了土地改革,开展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如炉山县苗族自治区的三区、四区、凯里区,和台江县苗族自治区的二区,许多农民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其中互助组已发展到三千三百多个。去年,这四个区的粮食普遍得到增产,苗族农民的余粮增多了,他们积极地卖给国家。三十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出卖余粮又好、又快、又多。
台江二区苗族农民张福祥,解放后在人民政府连年扶助下,已由短粮户变成余粮户了,去年,他第一次卖余粮给国家。他对记者说:“解放前,受国民党、地主阶级剥削压迫,逼得我跑到榕江撑了九年船,以后又跑回本乡给地主当佃农,年年累死累活,年年挨饿受冻。感谢共产党领导我们苗家翻了身,我今年也有余粮了。”
在苗族农民出卖余粮的热潮中,各乡的中共支部都起了核心领导作用。上述四个区的五十多个中共支部的党员,在粮食统购工作开始时,向农民展开了广泛的宣传。开始卖余粮时,各个党员又首先带头售粮。党员潘怀秀一次就把一千一百多斤余粮卖给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