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百年树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2
第12版(副刊)
专栏:

  “百年树木”
  晏彪
  回首过去的一年,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中国南方的长江,北方的松花江发生的特大洪水了。今天想起来仍然有些心有余悸,因为这是大自然向我们人类发出的一个强烈的信号:不要乱砍滥伐森林,要保护自然,尤其要保护原始森林,不然人类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掘坟!
  错已铸,灾已降,为了不让我们的军民白白流血流汗,白白失去宝贵的生命,政府在抗洪救灾的紧要关头发布了扩大沿海地区的禁渔范围和禁止砍伐森林的法令。尽管这两条措施来得晚点,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要我们放下手中的斧头,少砍树,多植树,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大自然,我想大自然也一定会给我们以回报的。
  说到植树,有两件小事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一年秋天,我的一位朋友从加拿大来。他虽然祖籍北京,但自幼生长在加拿大,这次是来京寻根,本来准备住上一个月,但却只住了一个星期。临走时对我说道:“首都的古文化令我难忘,咱们中国人太伟大了;但北京的风沙太大,我感到很难受。”他走了。不仅生活在外国的朋友,但凡来过北京的人,特别是南方人对北京的风沙之大可谓“深有体会”。前几年京城的那一场“黄雨”,给我们的北京人敲响警钟。那天,正值下班时间,走在街上举目四望,天地浑沌一片,“黄雨”自天而降,行人奔跑着,衣服上都是黄泥点,用手一抹脸,全是黄水,再环视四周,来来往往的车辆无不由黄泥点装饰着。
  记得一九九六年秋天,我们产业文联的一行人到了佳木斯的小兴安岭。当地的作家朋友说要领我们去原始森林看看时,我们都很兴奋。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原始森林应该是大树参天,无边无际;一旦你走进大森林,脚下是一层绿绒绒的小草,阳光从树的缝隙中射进来,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片五光十色……然而当我真正走进小兴安岭的时候,面对的只是可怜的几株古树,哪里有一点原始森林味道。
  得到的回答令我震惊不已:“小兴安岭原来的确很美,但是年年在伐树,天天在砍林,而新种的小树生长得太慢,一般说来一棵红松或是云杉树长大成材需要大约一百年的时间……”
  一百年!这沉甸甸的数字使我再次感到震惊。面对小兴安岭,面对洪水滔滔,面对我们的绿色植物一天天地减少,以及我们的生命在一天天地受到威胁的现实,“百年树木”这四个字,让我们警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