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战略新概念”的霸权逻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0
第1版(要闻)
专栏:

“战略新概念”的霸权逻辑
本报评论员
北约对南联盟的武力干涉,是发生在本世纪末的严重国际事件。它已超出了欧洲范围,对现行的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关系准则提出了重大挑战,直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进21世纪的重大问题,这引起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思考。人们普遍在问,美国主导下的北约究竟要干什么?
北约干涉南联盟内政,借口“防止人道主义灾难”,显然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西方媒体说,世界上有很多大于这个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并没有采取类似的干涉行动。北约自己也说得明白,南联盟不签署朗布依埃协议,不同意外国军队进入科索沃,就下令动武。事情明摆着,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人们注意到,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干涉,是在北约成立50周年和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之际发生的。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北约这个军事集团因失去战略对手而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对美国而言,失去了北约,也就失去了它在欧洲—大西洋战略的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失去了对欧洲乃至世界安全格局的主导地位。近年来,美国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加速改造和“更新”北约。一方面把俄罗斯视为主要潜在对手,力图抢在俄罗斯复兴前完成北约东扩,以防止俄罗斯重新威胁欧洲这个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一方面重新定义北约的职能,提出了“战略新概念”,其核心就是从“集体防御入侵”走向“区域外防御”。美国国务卿在谈到新战略时明确表示:下个世纪北约的行动不受地域限制。北约对南联盟动武,正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为确立其“战略新概念”的一次试验。
美国主导的北约对南联盟动武向世界传达了新的信息。分析这个“实例”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美国在世纪之交为北约制定的“战略新概念”到底是什么货色。
其一,美国和北约的“人道主义干预”,带有明显的冷战思维印记,具有强烈的针对性、选择性。
它以西方的价值观和战略利益划线,把美国心目中的战略对手或潜在的敌人列为打击对象或遏制目标,采用双重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所设计的“新干涉主义”,即干预“全球化”。北约执意要实现在南联盟的军事存在,其战略目的在于搬掉北约东扩路上的障碍,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牢牢地掌握欧洲乃至世界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如同国际舆论指出的:“北约空袭的真正目的是用武力手段建立一种符合它们自己利益的世界新秩序,确立其主宰世界的地位。”
其二,大大强化北约的政治职能和军事职能,使北约的集体干预成为一种独立的国际安全机制。美国公然把联合国抛在一旁,宣称北约不能成为“联合国的分支机构”。这样,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安全架构严重受损,强大的军事集团成为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工具,而国际社会对此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其三,把“反人类罪”和“种族清洗罪”强加给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处理内部事务的措施被称为“侵略”,而把它们自己的武装干涉叫做“保卫人权”,从而突破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的神圣原则。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遭到严重践踏,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石受到动摇。
其四,动辄使用武力高压政策,把它们自己拟定的干涉性“协议”强加于主权国家,否则就实施毁灭性的军事打击。殖民主义时代的“炮舰政策”又被搬了出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重新登上现代国际舞台。
这就是北约“战略新概念”的一场试验,就是美国企图主导的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不难看出,美国为北约制定的“战略新概念”的实际含义是:以维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以北约或类似的军事同盟为工具,以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在世界各地进行不受限制的干涉,包括军事干涉,以保卫其“共同利益”。这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逻辑!按照这样的逻辑,强权国家随时都可以找出借口,对别国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甚至军事侵略。这样的世界,还有什么安全感,还有什么秩序与和平可言?
当然,事物不会按照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的一厢情愿发展。在科索沃问题上,北约在道义上已经输了理。它们在科索沃的行动对北约的“战略新概念”未必是福音,其“战略新概念”终究改变不了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的主潮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