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高价登台 贱价退场 服装价格难以把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5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高价登台 贱价退场
  服装价格难以把握
  毛立辉
  服装作为一种时鲜货,卖头不卖尾似乎是国际惯例。新款式、新色彩、新面料的服装面市之初,价格高一点,卖的是流行和时髦,当流行过去,对服装折一些价出售,本也无可非议。然而,纵观当今服装市场,每每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边是过季服装打折贱售令人心惊肉跳的低价,一边是上市新衣推陈出新让人瞠目结舌的高价。服装产品在几十天中价格反差如此巨大,让消费者们难明其中道理。
  为什么服装新品上市时不能以合理的价格销售?这样消费者不仅可赶一季时髦,厂家资金回笼还快,岂不是两全其美?名牌服装经销商的解释是,名牌产品的用料、做工、广告投入本身就高于一般产品,名牌服饰显现出的名家风范和品位,还需要大量的精神文化投入,所以品牌本身的价值就高,如标价太低不仅挣不到钱,还会影响品牌形象。至于在季末产品收市前打折倾销,一是给消费者一种回报,一是为了回收资金重新开发新品。
  名牌服装的定价行为,给众多同行一个榜样,于是,一些服装厂商也盲目地在产品定价上增加“附加值”。有的除将产品生产经营成本、企业利润、产品广告费、市场拓展费等都加在产品价上外,还将准备在过季时打折、促销等“让利”因素也加在了产品价格上,这样即使日后降价打折,也不会影响预期利润。有的是随意将产品在实际价上再增加40%或60%或100%不等的价格标价,目的是给人一种产品高档的感觉。然而,这并没有完。当服装产品价格在厂家手中膨胀一次后,到了商场,商家为了自身利益,对所有的商品再加价30%左右,理由是要向厂商收取场租费、管理费、广告费、销售提成等。这样经商家的再次价格膨胀,多数服装与消费者见面时,价格已居高不下了。
  许多服装经营商认为,季前高价卖新式服装,卖的是流行,赶时髦者就应为此付出代价。趁别人的新品没登场亮相前,对那些赶时髦的消费者狠宰一刀不为过。待同类新品铺天盖地时,再把价位降低,又可挣一笔。做时尚生意不抓住流行的风头挣一把,就难以赚到钱,而转季前不将存货吐出去,日后就难以翻身搞新货。
  商家与消费者斗智的结果,是服装厂家收入大减,发展受制约,经营商无法按季实现营销利润目标,拓展市场难度加大,对消费者来说,不得不调整花钱方式,将“可买可不买,可花可不花”的“即期消费”停下来,不得不改变对时尚文化的消费投资能力和消费水平。
  去年商家逼迫生产厂家将时令产品半价倾销完成了经营目标,今岁厂家商家还有多大降价空间去迎合消费者?如果商场在提取厂家销售管理费上让一点,厂家在生产经营中管理再严一点,成本再降一点,针对消费需求新品开发再多一点,我们的服装价格、服装市场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