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滇池治污战犹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滇池治污战犹酣
本报记者赵永新
4月的昆明百花争艳,草木摇绿,游人如潮。而数以千计的春城儿女却无心观赏这如画的美景——他们正在为滇池的污染治理夜以继日地紧张忙碌着。此时此刻,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在5月1日之前实现滇池治理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让母亲湖早日再现昔日照人的光彩……
在滇池治理“零点行动”指挥中心,刚主持完协调会的云南省环保局局长吴晓青满脸倦色。自4月1日以来,指挥中心就成了他和同事们的临时办公室兼宿舍。“滇池的污染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恢复她的本来面目,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他面色凝重地告诉记者,“根据国务院和云南省的部署,务求在第一阶段(1999年5月1日前)使滇池外海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草海旅游景观有明显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污染物排放总量在1995年水平上点源削减50%,面源削减20%,草海底泥污染物清除50%。为如期实现上述目标,云南省及昆明市环保局的同志全都豁出去了!”
据介绍,从1988年至今,昆明先后建成了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截污能力达36.5吨/日,滇池的污染负荷大为减轻。近日,总投资4.79亿元人民币的昆明北郊、东郊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建成使用后可日处理污水12.5万吨,将使昆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遥遥领先。
由于滇池的严重富营养化,每年都要大规模爆发蓝藻,密密麻麻的蓝藻花在湖面上集成一层厚厚的“绿油漆”,既影响景观,又遏制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
今年昆明气温偏高,雨水又少,清除蓝藻的任务格外艰巨。在草海的另一边,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慧光正全神贯注地察看天津环水联合体投放“355”生物抑藻剂后的蓝藻变化情况。听说记者来采访,郭所长笑着说:“我们要解决的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他介绍说,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清除蓝藻的方法,从1997年10月开始,省环科所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标”,筛选有效而安全的除藻药物。经过严格的室内实验和科学分析,最终挑选了微生物制剂、生物抑藻剂、杀藻剂和物理药剂等在草海进行小范围内的现场实验。通过这次实验,他们将选出效果最佳、安全性高的药剂,展开大面积的除藻。再加上正在进行的机械除藻,滇池景观有望在世博会召开之前有明显好转。
在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千上万的人们正在为滇池治理的“零点行动”做最后的冲刺。少数还未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加班加点,或抢建治污设施,或做严格的调试。云南省和昆明市的环保监理、监测人员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昆明市禁磷联合检查组对有关部门厂家、商场开展第三次大规模检查……
“滇池治理决不是我们为迎接世博会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云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地说,“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近40亿元人民币,正在投入的有3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共需资金100多个亿——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把滇池彻底治理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